邬江兴

来源:新华军事责任编辑:吴昊2014-04-23 21:11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家、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邬江兴

邬江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长、中国著名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家

(原标题:“将军院士”正年轻———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邬江兴)

刚刚50岁的少将邬江兴,高大魁梧,白发堆雪,走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申报答辩台。拂去了光环,也拂去了尘埃,他站在众多评委面前,不卑不亢,思维敏捷,谈吐从容……

面对面答辩,是今年开始增加的程序,本次院士当选因此更难。原定增选院士不超过70人,而最终只有58人当选。熟悉邬江兴的人都说:“能在最难的一届胜出,这符合他的斗士心理。”

“民族英雄”——“血总是沸腾的”

军人有多种类型,邬江兴属于刚烈一类。科学家有多种类型,邬江兴属于豪放一类。

我说血总是热的,他说血总是沸腾的。

在一个革命军人世家,父亲邬兰亭是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少将,儿子邬江兴是新世纪第一年授衔的少将。他们的祖籍是原河南省固始县的金家寨,后划为安徽省的金寨县,那是共和国出将军最多的县份之一。邬江兴的爷爷曾任区苏维埃主席,参加过黄麻起义,牺牲于大别山区光山一带,奶奶也惨遭杀害。伯父参加红军长征,在腊子口战斗中牺牲。父亲13岁参加红军,母亲1938年入伍,他1953年9月诞生于军营……

父亲以全身上下几十处伤疤告诉他:一个军人,就要在战场上显示存在价值,否则军人有什么用?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军人要敢打大仗,敢打硬仗,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所以,从家庭深处、从民族深处、从战争深处、从历史深处涌来的一股铁血,犹如沸腾的地下岩浆,使邬江兴成为一座渴望强烈喷发的火山。1986年3月5日,邓小平对陈允芳、王大珩、杨家墀、王淦昌4位老科学家的来信作出批示,发展中国高新技术的“863计划”付诸实施。那时,邬江兴刚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从事计算机总体技术研究。到如今,信息领域成了推行“863计划”最出色的一块领地,通讯核心技术、智能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平台、光电子器件、计算机制造集成系统等均获突破性进展,其中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就是邬江兴为首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容量可达6万等效线的HJD04型局用程控数字交换机(简称04机)。邬江兴称洋人为“鬼佬”。

随着1983年第一台进口程控交换机在中国开通,鬼佬们势如破竹,蜂拥而来。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法国的阿尔卡特、加拿大的北电网络等“七国八制”瓜分了中国程控交换机市场。我们的通信网络系统,只能依赖进口。当时也有国内企业与外商合资谈判,希望“以市场换技术”,而鬼佬断言“中国人根本造不出大容量程控交换机”。正在此时,国产04机犹如一道霹雳破空而出,举世惊愕。当时朱基副总理的批示畅快如诗:“在国有企业纷纷与外资合营或被收买兼并后,04机送来了一股清风。”连1995年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我国在程控交换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30多岁的邬江兴,被媒体誉为“中国大容量程控数字交换机之父”。只有本科学历的他,带领教研室搞计算机的15个年轻人,用企业赞助的300万元,历时数年,研制出了比西方同类产品性能更优越的04机,创造了世界通信史上一个神话。1991年国家邮电部鉴定:04机“是我国电话交换机技术上的又一重大突破。该机设计新颖,技术先进,达到了80年代末期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系统结构和交换网络都有所创新,呼叫处理能力居国际领先地位。”04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课题组荣立集体一等功。自此仿佛一场“雪崩”,中国市场的程控数字交换机价格直线下跌,每线从500美元、300美元、100美元直至30美元。交换机一线即一部电话,我国百姓从自家电话装机费的一降再降,就可略窥一斑。

鬼佬们终于顶不住偃旗息鼓而去,国内企业群雄竞起,通信网络干线开始健康活力大换血,逐步实现国产化,以国际一流技术水平建成世界最大的通讯网络。过去老百姓打个电话多难呵,转眼到2003年,全国电话坐机已飚升至2.5亿部,平均5人一部。当今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固定通信网络这一块尤其扬眉吐气。1994年8月,美国30多家公司邀请邬江兴赴美进行商业化技术交流,破例租用接待元首才动用的超豪华轿车,又升中国国旗,又奏中国国歌,把他迎进了五星级宾馆。他回绝了对方高额利润分成合作经营的意向。他说:“在那个欣赏英雄的国度里,我很荣耀,更感到自己是强大中国的一分子。”邬江兴记得,曾在鄂豫皖苏区和鸭绿江对岸浴血奋战的父亲,对战场英雄视若平常,谈起钱学森、华罗庚、朱光亚等科学家却推崇备至。当邬江兴也以重大发明震撼中国之时,放牛娃出身的父亲为自己养的6个孩子中间出了这么一个老四而欣慰不已。

这父子俩平生唯一的正式通信(往常儿子家信都只写给母亲),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邬江兴偷偷自学补习文化,书桌上面放《毛选》下面放《数学》,结果被领导抓住,逢会就批判他的“白专道路”和“单纯军事观点”,一个优秀团干部、五好战士标兵沦落到了农场种菜喂猪。那是人生的第一次沮丧。父亲回信了,在公文纸上用红蓝铅笔粗粗写了一大张几十个字,大意是你认准的事就走下去,没有信念是做不成任何事的。邬江兴定下心来,靠姐姐的朋友帮忙,写信拜上海豫园中学校长周风为师,系统学习初中高中6年的数学和物理。从未谋面的师生?虾S氪蟊鹕搅降卮椋惶煲环庑排淖饕担鼋鲆荒甓啵芾鲜λ滴夷芙痰娜冀谈懔恕Z苏馐辈畔肫穑壹男攀敲夥丫剩芾鲜墒敲刻熳愿队史寻 K罄丛诤诙炊吹纳虾Mぷ蛹浼酥芾鲜σ幻妫芾鲜趟贝笤?40多岁,很精干。周老师不会想到自己教出了一位院士。人们称邬江兴为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民族英雄”。他说,我是一名军人,军人职责就是防御侵略,当我国高新技术滞后、民族工业微弱而遭蚕食瓜分的时刻,这里就是战场,我有责任以这种方式保家卫国。

IT将军——“因为我走的是弓弦”

12年过去了,采访仍然不能不提04机。

04机是天才的作品吗?———邬江兴摇摇头,惊世骇俗的第一次喷发之后,火山已归于深沉朴实。

他只说:“因为我走的是弓弦,他们走的是弓背。”“弓弦”就是捷径。邬江兴走“弓弦”,得益于他的半路出家。当时,他正陷于人生第二次沮丧。牵头设计每秒5亿次计算机已经两年,项目却因裁军而下马。几番折腾之后,无奈受命搞程控交换机,一窍不通,便“剪径”硬闯。而恰恰因为如此,思维来了一次原创性革命,对这程控交换机,别人看成是计算机控制的电话交换机,他却看成是可以提供电话交换功能的计算机。

当时计算机贵为皇冠明珠,他们这批IT早期开拓者自恃新锐一族,对接手老旧电话交换机相当鄙夷,执意要把计算机红旗插上交换机山头。他另类发明而扬长弃短,别人传统改良而舍近求远,这一下就是霄壤之别。邬江兴走“弓弦”,也得益于他的知识积淀。他从小就对无线电感兴趣,刚上初中就会装配五灯收音机。

17岁偶然当上了计算机的纸带穿孔员(即数据录入员),当时的电子管计算机足有一幢楼那么大,只有送纸带时能朝机房里面望一眼,一派幽静之中无数红绿小灯闪闪烁烁,他从此迷上了那个仙宫幻境。他这个年纪的人,极少能有幸如他亲睹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整个历史系列。

而且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曾到上海跟着我国第一台军用集成电路计算机学习维修;曾两次到上海工厂当军代表,监督设计成果投产;曾到洛阳参与开发、生产、使用三方联合项目,这些经历将产、学、研的过程打通了,使他明白科研成果的开发设计、制造工艺、资源配置、成本核算、材料核定、工种投入等等“应该在哪儿下爪子”……奇迹渐渐逼近:04机创意有了,如何变成样机,做小容量的容易,做大容量的难,邬江兴和同事们冥思苦想7天7夜,拼命抽烟的蒙蒙雾中,一位姓黄的战友问:能不能用5亿次计算机下马时封存的东西?一句话启发了他,每秒5亿次计算机设计方案移植到了04机研制上,从此惊涛裂岸,前前后后的岁月一齐蔚为壮观……

04机之后,邬江兴先后担任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副组长,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中国技术代表,参与了我国通信高技术发展战略制定、课题指南编写和组织管理工作,1995年向国务院及国家部委领导呈送了《关于加快发展国产程控交换机产业的若干建议》,1999年向国务院领导呈送了《关于发展我国CDMA产业的几点建议》……然而无论疆野多大,无论事务多忙,有一种快乐是他断断不肯出让的,那就是“亲自”,亲自做技术,亲自搞发明;有一种魅力是他断断不肯放过的,那就是“弓弦”,再走几次,多走几次。在“弓弦”之上,在“亲自”之中,心境才最欢悦,灵魂才最安宁,他终归是一位IT将军。请看这位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信息工程学院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导近10年来的连续“火山喷发”:1992年以后,改进04机,继续开发了HJD04D、D+、E、NGL等8种机型20多个产品;1995年,与北京邮电大学院士陈俊亮、中科院计算所院士李国杰共同主持国家“九五”攻关项目“CIN-02高级智能网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主持研制“高性能宽、窄带混合数字交换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主持我国第一个采用光传输网承载IP技术的“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总体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十五”攻关项目“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预计2005年完成……

他已申请了8项技术发明专利,其中6项获得授权。还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863计划15周年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获得首届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而他率领的一支信息技术“国家队”,门类齐全,装备精良,人才济济,是令人钦羡的精锐之师,平均年龄只有29岁。

他们坚持技术、工程两个中心,已承接国家和军队科研课题69个,其中重大任务23项,从程控交换机拓展到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光传输技术、ISDN技术、智能网技术、IP技术、宽带接入技术、2G/3G后3G移动通信技术等领域,掌握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推出了高性能程控数字交换机、高速核心路由器、7号信令系统、GSM移动通信系统、智能网系统、“中国芯”电路套片等一系列拥有自?髦恫ǖ母呖萍汲晒昵胱ɡ?27项,在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竞标中曾获夺标之冠……然而,科学生命可以长青吗?按照“新摩尔定律”,信息技术每12~18个月更新换代一次。科学家年纪渐长,身居高位,日理万机,他本人是否能一直保持发明的原创能力,拥有科研的尖端优势,担当课题的真正主角?这是一个苛刻的疑问。邬江兴说:“在团队智慧中,我做什么?完善,还有newidea(新点子)。”

平时出差很多,他临走常常留下一份破题手稿,明令部下:这儿,有一条路可以走通,但你们不准照这路子走,要争取想出更好的途径。真有难题对付不了,老邬回来也不责备,他带领大家一起讨论,反复在黑板上写写算算,最后总能找出一种解决办法。我问:你的方案被否定过吗?他说几乎没有,因为我是自上而下看问题,他们是从中间、或自下而上看问题。在世界通信尖端技术的制高点上,他高度敏感,深思熟虑,考察备忘录记满了新的数据和细节。赴新西兰考察时,东道主请客人钓鱼,他只顾琢磨当地一家通信公司的最新研发产品,手中的鱼竿被鱼拽跑了都不知晓。而且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读书,他已坚持了整整30年。因此,一直处于高端前沿的邬江兴,在大批IT英才中间,始终是真正的中坚。他说,只有这样,我这个带头人才受用得起。不过近来,他忧虑的是战略层面与战术层面还拉得不够开。如今IT工具日益发达,战术要求降低,人的经验成分弱化,这时不是能工巧匠对付的事了,战略上要站得更高,关注重大核心技术的创新。信息泛滥比信息匮乏更可怕,在此之中,要做富有洞察力、前瞻性的战略家,用方法论指导方向。不能只做teacher(老师),而要做director(导师)。(稿件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来源: 新华军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