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刘公岛

【人物名片】王建军,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一级上士,荣立三等功1次。
红日西垂,锦霞接天,整个刘公岛都沐浴在橘红色的光芒中。倏忽间,一阵整齐的口号声划破了小岛的寂静。一级上士王建军和他身后的队伍,正沿着岛与海的分界,勾勒出一段迷彩线条。
这支队伍很快就穿越海滩,来到山上绿荫掩映的小道。忠魂碑、甲午战争纪念馆、古炮台依次跃然于视线。紧紧盯着环岛跑的终点——正旗山顶锈迹斑驳的古炮台,王建军运足底气,叫响口号,惊飞一片休憩的海鸥。队伍陡然加速,随即迷彩身影一个接一个地冲过古炮台。
刘公岛,不仅仅是座岛。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标。“当年北洋水师官兵的喊杀声,似乎被海风裹挟着穿过百年时光,吹到我的耳畔。”守岛的这些年里,王建军无数次凝望这座蓄满剧痛的遗址,越来越真切地体会到这身军装的分量,“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们就要奋力跑好这一程!”
脚下的军旅路,是责任、是使命、是坚守。入伍第2年,王建军作为重机枪手,代表连队参加团里的技能考核,与精武尖兵同台比拼。几轮比试下来,他摘下重机枪射击项目的金牌。
也是在那一年,他被推荐去兄弟单位带教。教员队伍中,他的义务兵肩章格外引人注目。两年后,王建军如愿站在毛主席赠予连队的“红心向阳树”下,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2017年,王建军从一名重机枪手转岗为一名防空兵。这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一时间,他感到了失落和迷茫,但连队代代相传的口号一次次在心头翻涌——“这里有我,屈辱不会再现!”
随后的日子,王建军捧着新大纲反复研读,与战友们一同摸索前进。在单位组织的防空专业比武中,他连续3年夺得第一。
站在刘公岛的古炮台上,王建军时常感觉有隆隆的炮声从远方传来,透过耳膜,直抵心坎。
经历过甲午国殇的“剜心之痛”,见证了民族独立的奋起抗争,国家安全的警示之钟始终回响在刘公岛上。全国首个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的教育培训基地在刘公岛建成后,王建军主动报名并成为一名国防知识讲解员。
在岛上,新兵下连的第一课,便是听王建军讲述甲午战争的历史。“黄岛炮台国帜三易、北洋舰队阖船俱没、腐朽政府丧权辱国……‘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悲痛而又深沉的讲述仿佛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王建军注意到,台下很多年轻战士的眼睛里都泛起了泪光。“知耻而后勇,过去有多悲壮,未来就有多光亮。”
百年海风吹散了甲午硝烟,岁月仍被坚守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每一个黄昏,王建军和战友们依然会绕着这座不大的岛屿奔跑。他们的身影让人想起《七子之歌·威海卫》中唱的:“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本版作者:宋子洵 于景潇
摄 影:王赓昱 刘廷耀 宋泽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