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8月21日发布“南海真相”系列中英文智库报告。系列报告得到南海问题及国际关系等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评价。
他们认为,报告阐明了中国对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揭露了域外势力插手南海问题的事实真相,深入解读了中国倡导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成果、经验启示和实现路径。
系列报告包括《碧波深处有中华——中国在南海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挑拨、威胁、谎言——域外势力插手南海问题的事实真相》《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三篇分报告。
此前,《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分报告已于6月8日“世界海洋日”发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报告指出,中国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是二战后国际秩序和相关领土安排的一部分,受到《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保护,否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就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否定,就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违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认为,报告完整梳理了二战后中国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的历史过程,在进一步确证中国南海权益主张的正当合法性的同时,彰显了中国多年来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和地区和平稳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作为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的国家,持之以恒地充分整理、挖掘和解读南海的相关历史证据是我们的责任。”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所长王鸿刚认为,系列报告从国际秩序的角度和历史演进的经纬解读南海问题,有助于各国进一步认识到,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就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报告呼吁,在世界面临动荡不安的挑战时,应看清域外势力在南海问题上挑拨、威胁、离间的种种伎俩,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实现各国发展繁荣。
“我们要积极掌握南海叙事的主动权。”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大使佟晓玲认为,域外势力在南海问题上的蓄意操弄,其本质是服务其地缘遏制战略。
报告指出,中国提出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重要倡议,并不断积极推动付诸实践,为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整个报告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既具有历史纵深感,全面总结了南海局势的发展变化,又以事实为依据介绍了中国对南海和平与稳定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洁说。
“让‘南海真相’能够被听得见、看得见,听得懂、看得懂,听得进、看得进。”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夏吉宣说,中英文系列报告创造性地阐释并总结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以贯之的“四个坚持”原则,是一次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