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万缕民声汇入法治长河——基层立法联系点十年回眸

来源:新华社 作者:任沁沁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10-15 15:52:56

万缕民声汇入法治长河——基层立法联系点十年回眸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

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道,一栋栋百年洋楼诉说着历史。在这里,全国第二个设在街道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已运行了4年。

带着法律草案进社区、进小区、进楼栋,开展“和平夜话再出发,立法征询大家说”……截至目前,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完成35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上报1241条意见建议,其中149条被采纳。

“国家立法这件大事,还得问问我一个老头子的意见和建议。这就是老百姓最信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82岁的社区居民尹先生发出感慨。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听取民意的“直通车”,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设立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拉开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发展的序幕。截至202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设立5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7800多个;就207件次法律草案、立法规划稿以及备案审查工作征求意见58000多条,被研究吸纳的有3500多条。

“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广大群众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凝聚民心民智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孙镇平说,“我国现行有效法律中,有177件是在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之后制定和修改的,其中有163件征求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占比约92%。”

群众的“金点子”搭上“直通车”,立法机关认真研究、吸收采纳,国家法治进步的步履更加坚实。

在上海,71岁的居民刘二生结合农业技术推广经验,提出“加大科普展馆对青少年优惠力度”的建议,被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法采纳;在广东,江门市残障人士吴腾信通过联系点反映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人员专程登门听取意见……

“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经验和智慧,让国家立法更‘接地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副主任高莉娜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化、常态化的意见征询,凝聚立法共识、形成立法合力,为护航高质量发展、激活经济活力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场关于空域管理条例的讨论,让深圳龙岗区园山街道的无人机企业感受到立法温度。2024年初,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致电这个街道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就制定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收到的12条意见中有7条被采纳。

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就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召开专场座谈,收集建议346条;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港澳代表座谈,围绕跨境贸易合规、环保标准衔接等议题积极发声……

“这种双向互动强化了立法权威性,通过规则衔接、标准对接,降低了企业制度交易成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深圳量子精密测量研究所所长刘骏秋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副主任石红莉表示,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民主法治的“窗口”,更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器”,彰显我国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的独特优势。

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写入法律。十年深耕,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构建起一套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近年来制定和修改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等7项制度规定,示范引领各联系点出台了380余项制度规范,为基层群众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国家立法提供制度机制保障。”孙镇平说。

据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今年7月全面更新,在进一步发挥好联系点的功能、丰富拓展联系形式等方面作出修改完善,让国字号立法“直通车”行得更稳、跑得更快。

“AI普法+二维码征询”让立法讨论更加平易近人,普法脱口秀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白话土话”,信息技术让民意征集实现数字化管理……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创新民主实践在各地基层立法联系点涌现,助力万缕民声汇入法治长河。

“下一步,我们将适量增设基层立法联系点,扩大征集意见建议覆盖面,保障更多基层群众有序参与立法工作。”孙镇平表示,立法机关还将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作用,增强基层群众参与度和便捷度;积极引导和适当拓展联系点在推进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