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共绘黄河壮美画卷——沿黄各省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 作者:邵琨 牛少杰 周盛盛 责任编辑:孙泽
2025-10-16 22:10:24

共绘黄河壮美画卷——沿黄各省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邵琨、牛少杰、周盛盛

黄河万里,奔流激荡。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大保护、大治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共绘黄河壮美画卷,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全流域推进生态保护治理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大别列村,天刚蒙蒙亮,53岁的韩大吾呆便身穿红色制服,来到家门口的黄河边开始一天的巡河工作。大别列村有一支志愿巡河队,包括韩大吾呆在内的30多名村民,自发开展常态化黄河巡护。

“我们每天巡护的河段大约有3公里,不仅可以尽自己的力量保护黄河,还能用志愿服务时长到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品,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韩大吾呆说。

循化县委书记曹良泰表示,循化县建立了督导考核评价、建筑垃圾管理、生活垃圾清运、农村污水治理、环保宣传动员等五项机制,做好母亲河守护人。

黄河入豫第一站三门峡市地势起伏,河道蜿蜒。沿黄河支流弘农涧河溯流而上,沿黄生态廊道上点缀着休闲驿站,沿岸步道整洁美观。“这里建有儿童乐园,周末我们会带家人过来亲近黄河。”在河边散步的三门峡灵宝市民李战生说。

秋日,在黄河口的近海滩涂,“迎宾红毯”盐地碱蓬进入最佳观赏期,候鸟栖息其间,悠然觅食。这种在盐碱地扎根的顽强植物,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度并提高肥力,还能为底栖生物提供养分,其蓬勃生长是黄河口生态持续向好的力证。

挺起绿色发展“硬脊梁”

在河南,新乡新亚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系统性节水改造,实现了从高耗水向高效用水的转变。改造前,其制浆工序每吨浆用水量高达65立方米。通过建设专业化污水处理设施、优化制浆与造纸工艺、设立专职环保水处理机构等措施,该工序用水量降至25立方米/吨浆,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沿黄各省区大力推行节水灌溉、促进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陕晋甘三省持续加大秦岭生态保护力度,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关中平原城市群过去的高耗能产业,逐步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替代,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东平湖是山东第二大淡水湖泊,曾经,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湖区水质恶化,浮游生物和野生鱼类数量锐减;如今,经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东平湖重现生机活力。

山东沿黄地区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化工、炼油、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山东立足实际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加快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规划建设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升级。

渤海莱州湾,76万块海上光伏组件构成的蓝色矩阵源源不断地输出着电能。今年5月,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将助力我国海上光伏规模化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今年9月,沿黄9省区交流分享经验,签署协议推动流域内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结果互认。

多措并举保障黄河安澜

在黄河下游,洪水风险是沿岸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隐患。为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国家建设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涉及河南、山东两省42个县(区)。

除了工程保障,诸多新技术还为黄河安澜提供保障。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河势险情,光电测沙仪快速测定河水含沙量,5G视频监控水库大坝运行情况等新科技,让古老的黄河拥有了“智慧大脑”,从治理走向“智”理。

今年10月,黄河2025年第1号洪水来袭。山东黄河河务局通过入黄支流雨水情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掌握大汶河流域拦河闸坝信息及金堤河、长平滩区来水情况,精准调度东平湖流量。

如今,黄河汛期来临,山东黄河滩区百姓再也不用担惊受怕。通过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山东60万滩区群众成功搬入新居。今年,保安宁、强帮扶、兴产业、谋发展等举措,让沿黄地区群众的家园更加美丽。

(新华社济南10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