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九旬老红军万海峰:让炮火硝烟铸就的英雄虎气代代相传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卜金宝 黄 超责任编辑:牛晨斐2015-03-23 04:51
“让炮火硝烟铸就的英雄虎气代代相传”
——访95岁老红军、成都军区原政委万海峰
■本报记者 卜金宝 黄 超

万海峰近影。

人物小传:万海峰,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历任参谋、营长、科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军炮兵主任、师长、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成都军区政委等职。是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顾委委员,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二级朝鲜国旗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一缕阳光、一杯清茶;一段记忆、一番深谈…… 

初春,春意渐浓。已是95岁高龄的老将军万海峰虽未着戎装,但英气不减、身板硬朗,一举一动透着军人的气质。这位令人景仰的共和国战将戎马一生,驰骋沙场几十载,经历过的战斗数不胜数,饱经血与火的考验。 

“习主席反复强调军人要有血性,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把战斗精神培育作为政治工作‘五个着力抓好’的重要内容。这话说得好,这个问题抓得准。一定要让炮火硝烟铸就的英雄虎气代代相传!”谈起这个话题,老将军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是放牛娃出身,13岁参加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以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之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我军取得这些战役战斗的胜利,没有顽强的战斗精神是不可能的。”万老一边回忆一边娓娓道来。他说,战争是力量和智慧的抗衡,更是意志胆识和战斗精神的比拼。毛主席当年总结抗美援朝战争时说,中国军队钢少气多,美国军队钢多气少,战争结局是“士气”战胜了“钢铁”。这正是我军由弱变强、屡屡创造战场奇迹的重要原因。 

“我们这支军队的英雄虎气是在炮火硝烟中铸就的,是值得倚仗的重大优势,这个优势千万不能丢。”说到这里,老将军的手挥动起来,神采飞扬。 

“现在我军大部分官兵没有参战经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培育战斗精神?”对记者提出的问题,老将军很有感触。他说:“培育战斗精神,思想认知是基础。我们的军史就是一本教科书,要多给官兵讲述我军的历史。”他回忆说,在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中,他和红28军将士们一起,以初期不足千人的队伍牵制敌正规军多达几十个团10多万人。那段时间,大家不是夜以继日地连续行军作战,就是在饥寒交迫中为生存而斗争,但清楚“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的将士们始终斗志高昂,拖不垮、打不散。 

“部队战斗精神强不强,党员干部是关键。”万老谈到,孟良崮战役是一场恶战。他当时担任主攻部队之一的54团副团长。战斗中,他始终冲在最前沿,将士个个都像小老虎,接连打退敌人5次反冲锋,成功突入敌阵地。总攻阶段,他带领部队一口气拿下敌3个无名高地,为全歼敌整编74师作出重要贡献。这一战,我军无坚不摧、无敌不克的战斗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时代变了,有些东西可以变,有些东西不能变。”老将军的话意味深长,“那时候,我们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现在虽然不用打仗了,但这些年,我军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我们可以利用联合军演、抗震救灾、出国维和、远洋护航等时机,锤炼部队的虎气。” 

翻阅资料图片,记者看到了万老1976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时,指挥唐山抗震救灾的场景。当时唐山房屋大部分倒塌,未倒的也是摇摇欲坠。

官兵只能用苫布支起一个大帐篷,放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建成一个简易的指挥部。很多部队跋山涉水赶到灾区时,战士们已筋疲力尽,又饥又渴。炊事班熬粥,第一锅分给孩子,第二锅分给成年受灾群众,第三锅粥还没熟,部队又上废墟救人去了。战士们争分夺秒,用双手扒碎石、搬楼板、扯钢筋,有的指甲剥落,双手血肉模糊……

“习主席强调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讲得太好了!军队没有血性、缺乏虎气,怎么打胜仗啊?”万老叮嘱记者要大力宣传我军英模人物的英雄事迹,激励官兵学英雄当英雄,立志军营建功立业。

客厅里,娇艳的蝴蝶兰正吐蕊盛开。墙上挂着一副对联:“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采访结束,万老执意起身相送。握着老人瘦削但有力的手,记者似乎感受到了将军那颗永远不老的雄心。

(《解放军报》2015年3月23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