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将会记住今天
■本报记者 杜献洲 岱天荣 刘化迪 郑文达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握手瞬间。中国军网记者郑文达 摄
这一握,穿越了历史的风风雨雨。
这一刻,两岸同胞等了66年。
这一天,必将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留下新的篇章。
一个个脚印,向前延伸,两岸沟通交流,路越走越长。走到公元2015年11月7日,砌下一座硕大的里程碑,峻峻然、巍巍然。
7日下午3时,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见大厅,历史就此定格——
身着深色西服,分别系着红色、蓝色领带的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从大厅两侧同时走出,相向而行。在黄色幕布中央前方,他们将手伸向对方,紧紧握在一起。
一握之间,两岸血脉交融;
一握之间,世界为之瞩目。
面对珍贵的历史时刻,现场数百名媒体记者多么希望时光停驻。
握手时间长达80秒——两岸领导人读懂了大家的心愿,左转、右转,让最早从今晨4点30分就排队等候的数百名记者拍个够。此后,两位领导人举手向大家致意。
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浅浅的海峡,曾如天堑般难以逾越。几代人长久分隔、青丝成雪,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痕,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打破隔绝坚冰、开启交流往来之门。但是,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挑衅,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握手毕,习近平、马英九热情地向记者们挥手致意。随后,两人并肩前行,进入举行正式会面的金塔厅。
佩戴A证的几十名记者,现场聆听两岸领导人会面时的谈话。会面时,习近平首先表示,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
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过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
习近平强调,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主席的谈话,阐述了我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场和政策主张。
马英九表示,2008年以来,两岸共同创造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获得两岸及国际社会普遍赞扬,要善加珍惜。“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要巩固“九二共识”,扩大深化交流合作,增进互利双赢,拉近两岸心理距离,对外展现两岸关系可以由海峡两岸和平处理,同心协力,为两岸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会面,是会情——会同是炎黄子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情。实现民族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
会面,是会意——会和平发展、为世界和地区和平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之意。中华大地,应永远普照和平阳光。
今天,两岸领导人在花园之国,用阳光和微笑编织了一个大大的“中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