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让治理更有水平”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菅琳
2016-09-09 04:02

如何实现“让治理更有水平”

——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话

编者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成果。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让治理更有水平。”为深入理解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本报特邀请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治理道路研究”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 

主持人:

黄昆仑 本报编辑

课题组成员:

韩 刚 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副主任、教授

詹仲亚 军事经济学院政治理论与人文社科系副主任、副教授

姜钦云 武警福州指挥学院政治理论与政治工作教研室教授

杨永利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常培育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李徐步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武装部干事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跃升

主持人:“天下大治”是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理想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进展新阶段,表明我们党治国理政视野的开阔、境界的提升、水准的提高。应该怎样理解把握它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詹仲亚: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古今中外治乱兴衰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运动史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国家治理概念。它在本质上既不同于封建统治的治国理政,也不同于西方的治理概念。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就是党领导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国家治理的过程,就在于充分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激发国家、社会与市场的活力,促使三方积极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原则,人民是国家治理的主体,党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从三个层面推进。一是制度体系作为一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的集合体,要能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引领力。制度是治理之本,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制度建设。二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为制度的实践形态和功能实现,要体现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治理能力的高效化、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治理机制的常态化、治理效果的最优化。治理是制度之用,制度优势要在治理现代化中落地见效。三是价值体系作为制度和治理的基本准则,是贯通制度体系和治理实践的灵魂。我们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准则、基本价值追求,规定了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和价值标准,治理现代化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化。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至今近百年,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由于基础薄弱、缺乏经验等历史原因没有解决得很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时代潮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是我们党的长期探索。从“四个现代化”到治理现代化,从传统治理到现代治理,从制度体系到治理体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到全面依法治国,都是我们党在中国治理道路上的坚实脚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