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原总编辑谭健将军:新媒体到底是妖还是仙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谭健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6-10-28 21:03

三、新媒体改变了什么

1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新闻理念

新闻理念有很多方面,比如新闻定义。中国认同度比较高的新闻的定义是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新媒体的语境下,这个定义已经包不住新闻实践,它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拓展和延伸了。

对照这一概念,新媒体时代新闻定义的变化主要有:

时间概念:以前追求的是新近或及时,现在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点,从快这个角度来说,不仅是“新近”和“及时”的问题了,还有能力做到实时或者同步了,这比“新近”和“及时”更加讲究时间概念。另一方面,它又极其抹杀时间概念,有的不是新近发生的,而是陈谷子烂芝麻,比如一段“中国游客泰国吃自助餐疯狂铲虾”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与此同时,还有网友发布照片称,“抢虾”之后游客并未吃完这些虾,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后经泰国王权免税店工作人员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证实,视频内容发生在一两年之前。但正是这条旧新闻又引出好些关于中国人素质的新闻和评论,即便是前面的新闻被证明是旧闻新炒,没有价值,但由此又形成了新的有独立存在价值的新闻价值链,可以视之为货真价实的新闻。总之,在新媒体这里,发生了的是新闻,未发生的也是新闻,可能发生的还是新闻。

事实概念:传统媒体时代把事实作为是否构成新闻的核心元素,现在不能说不是了,但大大淡化了事实概念。有时候报道的是故事,有时候报道的是虚构。比如叙利亚战胜中国男足后,有一则报道说,叙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为庆祝胜利,宣布停火48小时。中国网民闻讯,一下子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纷纷发跟帖表示中国足球输得值,很自豪地认为,联合国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国足球队一下解决了,支持声一片。尽管后来证实这是条假新闻,但为了世界和平而牺牲国家体育赛事小利益的舆论已经形成了。

网民评论截图。

报道主体:以前只有专业媒体报道后才叫新闻。现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其中的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报新闻,走新闻传播渠道的都是新闻。引人注目的是,机器人也跻身网络新闻“报道者”行列。据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18日的报道,美国加州当天早晨发生4.4级地震,《洛杉矶时报》网站仅用3分钟时间就生成并发布了报道——这一报道并非源于记者的手笔,而是该报“地震新闻自动生成系统”的“机器人写手”(robot writer)。在我国内地,就连过去属于国家通讯社、电视台和党中央机关报“专利”的领导人活动报道,现在也经常被网民抢先在微博上发布。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媒体产品越来越多,花样品种也越来越多,比如大量搞笑的小视频,各种段子,心灵鸡汤等,对新闻是一个很大冲击。特别是传统媒体时代给新闻下的定义已经完全与新闻实践脱离了。先进的技术和开源的环境让各种信息自由进入,难免鱼目混珠,客观上大量媒体产品把新闻真实性冲击得体无完肤,新闻真实性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把它们严格区分,对新闻下一个更加严格的定义,做更多的限制,提高新闻的纯洁度;要么干脆把媒体产品与新闻装进一个筐内,不加区别。

严格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告诉你,我说的这个新闻纯洁度很高,排他性很强,什么心灵鸡汤、什么搞笑视频或这样那样的段子,都不在此列。它要求新闻更加硬性,更加真实,更加可信,更加严谨,更加权威。

泛化新闻定义: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并得到了有效阅读的信息就是新闻;如果再放开一点:大众传播并传播大众之信息就是新闻;或者更加大胆一点:有受众的传播之物皆新闻。

新媒体兴起泛化了新闻定义,淡化了新闻要素,也就是说它淡化了事实,淡化了时间,淡化了意义,新闻不仅是原来要求的时间和事实概念,满足求知欲的概念,而变成了一种大众信息消费。《未来媒体趋势报告》提出的概念是“一切皆媒体”。《2015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提出“众媒时代”的核心概念。现在有人提出企业媒体化,媒体企业化,是有些道理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个人倾向于选择第二种办法,干脆将新闻泛化,把一切传播的信息都称之为新闻。如果把它统统叫信息,就把新闻与非新闻全部囊括进来了。新闻如果不是真的,我们就说它是非新闻,没有必要再为新闻与假新闻而纠缠不休了。

或许有人提出来,如果将新闻泛化,一是会导致新闻消解,就是说新闻不存在了;二是可能造成学术界限、学术概念的混乱,比如新闻与历史等;三是会颠覆比如新闻必须真实客观等原则。

这些质疑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用严格定义的办法,为新闻划出一块保护区,这个想法当然很好,它在当下新旧媒体相互交织、浑沌无序的媒体发展过程中,起码为新闻辟出一块净土,免受媒体产品的冲击。但实际效果如何呢?我认为要大打折扣。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和专业研究者,他们可以自觉地有意识地这样区分,什么是新闻,什么是非新闻;但作为普通大众他只能是无意识地接受,只要是通过传播渠道得到的信息,他不会也不可能去辨别这是新闻还是媒体产品或是什么新的媒体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为新闻划出一块自留地保护起来,这不过是业界内从业人员的一厢情愿,自娱自乐而已。说得更加直白一点,从理论上区分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没有多少实践意义。

况且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无序竞争、从业人员素质、道德法律的不完善引起,从来没有一个新闻报道失实而归咎于新闻定义不严格。近代新闻产生以来,从来没有杜绝过假新闻,原因有多种,当然有主观故意,比如利益驱动,但更多的还是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或是制度设计的缺陷或人本身的疏忽大意造成的,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从理论上界定清楚而导致假新闻泛滥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