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力北极 俄加强北极军事建设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佳煜 章子星 杨旭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03-26 15:44

作为北极地区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拥有广袤的陆地和漫长的海岸线。同时,俄也是最早向北极派出科考队的国家,早在彼得大帝时期,沙俄海军航海家维塔斯·白令曾于1728年穿越北极圈,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的人。在此后200多年的时间里,俄从未停止过对北极的探索。

冷地热土,北极之地引人垂涎

北极地区拥有不可估量的地缘政治价值。早在二战期间,盟军首次开辟了北极航线,通过该航线向苏联运送战略物资,其对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功不可没。冷战时期,北极又成为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穿越北冰洋上空,无论是战略轰炸机还是远程导弹,都能以最近的距离向对方实施攻击。北极地区也因此一度成为全球弹道导弹部署最密集的区域。同时,北冰洋厚厚的冰盖为潜艇的活动提供了天然屏障。双方各型潜艇在浮冰下也是针锋相对、来往如梭。

冷战后,俄罗斯大规模收缩军事力量,使北极地区美俄的紧张对峙逐渐降温。进入新世纪以来,北极地区一度被世人所遗忘。但随着北极冰川的融化和海底资源的不断发现,其战略地位愈显重要,北极地区正由国际政治的边缘地带走向地缘政治的中心。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加速,北极在地缘战略、自然资源、航运及科研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北极“寒地”逐渐变为大国博弈的“热土”。

经济方面,北极地区冰层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据估计,这一地区的原油储备和天然气储备分别占全球未开发储量的15%和30%。而目前全球能源紧缺、北极冰层变薄,正成为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勘探与开发的有力推手。此外,随着冰川地融化,北极航道的开通也成为可能。这意味着北极航道将成为连通北美东部和亚洲之间的最短线路,同时也将是跨越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海上捷径,甚至还可能成为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的替代航线。北极资源的开发及北极航道的开通,将给环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世界航运体系带来深刻变革,对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政治方面,目前关于北极地区如何开采利用,周边国家各有盘算,国际上尚未达成有效共识,缺乏相关国际法,并且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协调机制。随着北极地区战略价值的日益凸显,北极地区诸国已按捺不住,相继宣布对邻近北极地区拥有主权,并将北极纳入本国的国家战略规划之中。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目前俄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随着乌克兰问题的久拖不决而降至冰点,北约及美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又不断对俄施压制裁,因此,北极地区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政经突破口。

军事方面,北极地区作为战略制高点,既俯视着欧洲、亚洲、北美洲,又连通着大西洋、太平洋。因此,北极地区的军事航道、导弹弹道、通信信道具有极大的军事价值。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俄美等国纷纷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俄罗斯于2014年12月专门成立北极联合战略司令部,负责统一管理北极地区所有的军事力量,被外界称为“第五军区”。此外,俄罗斯还采取了一系列配套举措强化其在北极的军事力量,如恢复了苏联时期在新西伯利亚岛的军事基地和北极的其他哨所,部署“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及防空武器,不断在北极地区组织大型军事演习等。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也不断在北极“刷”军事存在,军事演习频度和规模不断提升,多次联合极地诸国进行对抗演习。北极地区的军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主动作为,大国雄心暗藏其中

近年来,俄罗斯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战略挤压。在东欧,北约欧盟双重东扩,多国部队对俄重兵压境,持续部署反导系统,频繁举行联合军演,对俄罗斯步步紧逼;在中东,美国恩威并施使俄罗斯盟友所剩无几,美国总统特朗普又以所谓的化武袭击为由下令袭击叙利亚政府军机场,欲与俄罗斯争夺地区主导权的目的表露无遗;在东北亚,美国联手日韩,对朝鲜不断施压制造事端,借此强化在该地区的军事介入力度,推动“萨德”入韩,也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地缘安全环境不断恶化,乌克兰危机后美欧持续对俄进行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

在多重挤压之下,北极熊主动出击,种种举措之下,暗藏谋求复兴大国的雄心。

“三叶草”军事基地暗藏雄心。在重重困境之下,俄罗斯选择转身一击,充分发挥其作为北极国家的优势,利用长久以来经略北极积累下的军事、技术经验,进一步加大对北极的投入和开发,化解军事、政治、经济上面临的潜在危机。

“三叶草”军事基地建设在亚历山德拉岛,该岛隶属于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一向被视为北极门户,是开启北极之旅唯一的登陆点。而北极被视为近年来新兴战略资源争夺区域,存在着大量领土主权争议、界限盲区等问题。而俄罗斯率先在抢占国际法律制高点上打出重拳,提前规划布局,产生了初步完善的北极法律体系,使其在北极规则制定权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首先是交通上的便利。随着全球变暖、冰雪消融,北冰洋的冰层厚度开始逐渐变薄。现在西北航道每年大约有5个月的适航期。据专家预计,到21世纪中叶北冰洋将被海洋完全覆盖。北冰洋航线将成为是连接亚洲、欧洲与美洲大陆和大西洋、太平洋的最短路。这条“最短路径”,会给俄罗斯探索海洋、战略部署提供更多选择方案。近年来,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对北极的战略考量,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北极战略计划”。包括以能源探索、开发、利用为主的北极能源战略;建立“环北极经济圈”和“冰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战略;以开拓北极航道、以利用和控制为主的海上通道战略;建立“北极军区”和维护北极安全的军事战略。这套战略体系的规划和塑造,展现俄罗斯政府沿着清晰而明确的战略总目标。

其次是经济上的突破。自2013年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持续面临“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军事打压、舆论唱衰”等多重压力。俄罗斯本为重大能源输出国,石油和天然气在俄罗斯经济成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因遭受西方经济制裁,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了经济衰退的现象。而北极之下储备的丰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为俄罗斯大国复兴注入了新的“血液”。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当下俄政府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随着北极冰雪的消融,经过环北极边境地区的油气管道失去阻碍,通往亚洲、欧洲和美洲的最短通道有望开辟,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将能加速开发,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通过北极资源的开发和挖掘,俄罗斯不仅能缓解饱受经济制裁的燃眉之急,也为俄罗斯国家复兴提供了长远的战略资源保障。

角力北极,冷土地上演“多国杀”

随着北极热土不断出现在世人视线,北极周边国家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和挪威相继宣布了对北极地区的主权要求,展开了对于北极事务的参与权、管理权、主导权和话语权的争夺,谁控制了北极就意味着谁占据了“北方制高点”。为争夺北极地区资源,各国“软硬兼施”各显神通。

北极寒地“热点”不断。早在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就正式宣布对北极地区拥有主权。2008年,美国和加拿大还签署了搁置领土争议、建立联盟共同应对北极挑战的协议。2014年,丹麦申请北极点的正式主权要求,其主张的领土面积相当于20个丹麦的国土面积。此外,一些亚洲国家(诸如印度、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也纷纷开始编制自己的北极计划。各国对于北极“虎视眈眈”,甚至不惜“剑拔弩张”。

目前北极地区军事化持续加剧,对各国而言北极都是一个新的“军事制高点”。俄罗斯不断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力量建设,并屡屡开展海基远程导弹试验;美国也不甘示弱,联合加拿大及欧洲国家在北极地区进行多次军事演习;英国也借机向北极地区派遣攻击型潜艇进行常备巡逻,强化地区存在。由于蕴含丰富的能源,具备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北极地区成为各国紧盯的“聚宝盆”。

北极是俄国家安全的重要方向,未来有可能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首要因素。北极战略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无政府状态下,北极正成为争端的新发源地。虽然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航道开发领先美国与西方国家数十年,但北极重要的战略价值与丰厚资源必然不会使美国与西方轻易放弃。冷地热土,在此定将展开大国博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