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需及时“补课”,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亚龙 本报记者 扶 满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09-27 02:02

中国男篮——

直面阵痛再前行

■王亚龙 本报记者 扶 满

上周,CBA公司成立,联赛向管办分离改革迈出了标志性一步,让人看到中国篮球“自我革命”的可喜进步。与此同时,国际赛场上,中国男篮国字号球队接连输球的消息,则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9月16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亚洲男篮挑战赛(亚洲杯前身)1/4决赛中,中国男篮国奥队爆冷以82∶87不敌伊拉克队,仅获第五名,追平中国男篮国奥队在该项赛事史上最差成绩;一个月前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国家队小组赛5战皆负,连续2届奥运会没有赢下1场胜利;时间再往前推,7月29日,在伊朗举办的U18亚青赛中,中国男篮国青队在1/4决赛以59∶62不敌东道主,无缘四强,同时无缘2017年U19世青赛。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国家队、国奥队和国青队“三线失利”,中国男篮依旧在低谷徘徊。曾几何时,中国男篮还是亚洲霸主。可如今,亚洲对手迅速进步和崛起,中国男篮却在“原地踏步”,甚至在一些环节退步明显,过往的优势被逐渐蚕食。

中国男篮的症结究竟在哪里?青训体系不健全、身体素质不如人、训练理念不先进……也许这些都是原因,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态度。“我们这次总结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态度。不管做任何工作,第一要认真,第二要积极。我说了一个观点,奥运会回来后总结得很清楚,等回到家,喝两顿大酒,调侃两天,这样就白瞎了。”里约奥运会后,时任男篮主帅的宫鲁鸣在总结中这样说道,不过这位曾带领中国男篮在2015年亚锦赛夺冠的功勋教练,已经卸任。

不可否认,一名好教练,可以带来一时的辉煌,但中国男篮长远的发展,仅靠一两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中国男篮各级国字号球队早就应该做但一直没做的,就是在一个成熟稳定的体系下进行人才梯队建设。这是男篮顶层设计的缺失,暴露出的问题正是规划长远发展的态度不够积极,走一步算一步注定摔跟头。

世界篮球的潮流正由高向快转变。这点固然与类似姚明这样优秀且“古典”的中锋逐渐消失有关,更重要的是,攻防全面提速也是现代篮球发展的方向。从里约奥运会来看,无论是冠军美国队,还是劲旅西班牙队或巴西队,都刮起了一阵阵“快打旋风”。 中国男篮如果还不能及时跟上世界篮坛的新潮流,未来之路难言乐观。

从技术环节来说,组织能力欠缺和投篮不准是目前中国男篮的两大软肋。宫鲁鸣曾在奥运会期间坦言,“现在很难把配合组织起来,对传球没有意识。以前我们通过传球、强弱侧的转换、人球的转移调动防守,我们现在会传球的人基本上没有,不会传球5个人成不了整体,形成不了一个战术体系。”

此外,现在中国男篮队员普遍没有“准星”。宫鲁鸣表示,投篮曾是中国男篮在技术上唯一能和国际高水平球队较量的手段,“以前这还是我们的特长,但现在我们的运球急停跳投没有,快速移动跳投没有。”

这些基本功的缺失,与缺少高水平比赛的历练不无关系。职业联赛是为国家队输血的重要来源,目前CBA如火如荼,各队请来的外援越来越大牌,国内球员生存空间受到压缩,但外援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技术运用、战术理念、关键球把控等。怕就怕别人“送”到你面前了,你还昂着“高傲”的头颅,不肯虚心学习。由于商业运作的原因,当前国内球员身价虚高,很多球员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国际赛场,差距立显。

胜败乃兵家常事。面对近期的失利,无需对中国男篮苛责太多。毕竟参加奥运会的这支国家队平均年龄只有23岁,联赛改革也迈出重要一步,成长的过程中有阵痛在所难免。认清自身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及时“补课”,才能迎头赶上。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2019年在家门口举办的男篮世界杯依旧值得期待。

(本报北京9月26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