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让孩子成为学校体育落实的最大受益者

来源:新华社作者:王恒志责任编辑:张艺藐
2017-04-11 23:53

新华社无锡4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王恒志)教育部10日发布《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明确提出将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纳入督导评估的范围。这对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开展体育课程,提升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无疑将极大推动学校体育发展,但对孩子而言,关键仍在于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全社会真正理解体教融合,从理念上摆正对体育的认识,让学校体育的最大受益者始终是学生,不要让体育课变成“展示柜里的体育课”。

随着体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近年来教育部门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三令五申要求保证中小学体育课时。但各地在落实上存在差异,有一些地区囿于体育老师匮乏等原因,难以保证规定的体育课时,也有一些地方的观念尚未转变,体育课仍存在“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的现象,还有的则由于体育老师专业度不够、学校担心安全问题等原因,虽然体育课开起来了,但质量和水平亟须提高。

根据《评估办法》,督导评估的项目包括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课外锻炼、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课余训练和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定期召开运动会等,中小学校体育督导评估结果还要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干部考核、学校问责和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

毫无疑问,这一办法对于督促各地中小学校保质保量开展体育工作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体育工作成为一项硬指标显然有利于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地位的提升,也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同时需要警惕的是,要谨防出现“应付”“应对”考核的思想抬头,要坚决杜绝为了考核搞形式主义、搞“纯示范工程”的情况。说到底,教育部这些文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能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一定体育技能,实现身心健康,从而真正能如梁启超先生当年所言:“少年强则中国强。”

因此,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全社会转变理念,从根子上扭转对体育的认识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唯有如此,政策才能真正从心里去落实,工作也才能完全抛开杂念。归根结底考核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虽然能明显加快推进工作,但也要谨防应付考核倾向,要把孩子们是否真正满意体育课和体育工作、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否真正提高作为重要标准,万万不能让体育课考核成为领导满意、参观者叫好、学生却受益不大的“橱窗工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