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的“全”字:是“全国”,更是“全民”!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井延坡 马嘉隆责任编辑:李景璇
2017-09-01 12:40

 

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上的女子50米比赛

在抗战最为艰苦的1942年,我党在延安举办了“九一”扩大运动会。会期为7日,参赛人员上至党的领袖,下至普通百姓,涵盖了根据地的各个阶层。工人、农民、军人、学生、市民和商人构成了这个1300多人的庞大“运动员队伍”。

运动会期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还特别写下了《祝九月运动大会》。在这篇文稿中,朱德同志指出:“体育运动,这是一件移风易俗的大事……务求使之普及到军民之间。造成风气、养成习惯、经常进行。”

由此可见,我们的领导人,很早就为我们指明了发展体育运动的目标——培养一种全民运动、强身健体的风气。

我们为什么始终要保持这种热爱运动的风气?战争时期,体育运动是增强官兵体魄,舒缓战士压力的休闲活动。和平时期,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的运动习惯,更是能够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千金良方。我想,正是看清了这一点,贺龙元帅在主持国家体委工作时才会发出“‘三大球’搞不上去,我死不瞑目!”的感叹。能让这位为了中国革命戎马一生的老帅“死不瞑目”的,绝非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体育爱好,而是他深知足球、篮球、排球这种具有激烈对抗的团队体育活动,对于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想要通过体育运动去“移风易俗”,还要靠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本届全运会增设众多群众比赛项目,让许多“草根”项目第一次走上中国体育竞技的最高殿堂,改变了“奥运战略”“金牌第一”的既往。

马拉松项目男子群众组中,运艳桥夺得全运会历史上守枚群众组项目金牌

特别是随着这几年的城市马拉松赛在中国生根发芽,各地涌现出一批“草根”马拉松选手。在这届全运会上,他们首次踏上了“最高级别”的体育赛道,与专业的运动员们同场竞技。此外,多达7000余名的“草根”选手也将在全运会赛场上挥洒汗水、展示自我。他们虽然很难在成绩上达到职业选手的水平,但他们是中国体育事业最广阔的土壤、最深厚的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