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绝纸上谈兵!这位教员的授课为啥能“战味十足”?
——记武警工程大学军事基础教育学院教员蒲元
■武警工程大学 杜建兵
在武警工程大学,有一位“明星”教员。他叫蒲元,是该校军事基础教育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的讲师。大家都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绩。
2002年,蒲元从地方大学毕业入伍。作为一名教员,他先后为武警西安指挥学院、长安大学国防生、武警工程大学的本专科学员们主讲《军事历史》《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导论》等课程,圆满完成了约2000课时教学任务,在军事理论特别是抗日战争史研究方面,干出了一番成绩。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蒲元在教学工作中深入挖掘历史本源,积极引导学员锻炼思辨能力,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寻时代前进的规律。在课堂上,讲述官渡之战,他留出时间让学员讨论曹操和袁绍各自的用兵得失;介绍诺曼底登陆战,他着重讲解盟军的胜利之道和德军的失策之处;回顾我军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他用一段精选的视频揭示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巨大威力;宣讲大家最关注的军改情况,他抽丝剥茧、生动鲜活地将改革强军的重大意义讲授给学员们……
“蒲老师的课,第一节就让我记忆犹新。当时讲杜甫的《石壕吏》,完全颠覆了我原先的认识。这是我第一次从军事和国防的角度去理解这首古诗,太棒了!”十三大队40队即将毕业的学员刘兴说到。
蒲元注重从军事历史中挖掘思想财富,塑造军校学员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理想信念。抗日战争史是蒲元的主要研究领域,也成为他铸魂育人的“主阵地”。
八路军百团大战关家堖战斗,是他近年来多次讲到的一个战例。当年,我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与日寇冈崎支队浴血于关家堖。在战斗中,彭德怀副总司令深入到战斗最前线,八路军指战员凭着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将来犯之敌大部歼灭,书写了人民军队战史上光辉的一页。在正面战场,徐州会战则是蒲教员重点讲述的经典战例。在滕县,守城将士们用砖石堵死城门,决心与城共存亡;在台儿庄,日军的炮火毒气下依然可以听见爱国官兵们咏唱京剧的声音……这些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战例,无不深深感动着学员们。
2015年以来,蒲元为搞好课题《抗战期间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战场考察研究》,先后实地考察了山西省武乡县关家堖、山东省滕州市在内的抗日战场130余处,总行程达1.2万余公里。他将第一手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以“战场谈兵”而非纸上谈兵的方式,带给学员更真实、更直观的历史感受。
为拓展学员们的视野,蒲元想了很多办法,“请进来”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他先后邀请空军某飞行学院陈超中校、解放军政治学院博士高炜上校、陕西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鲍浩源等专家学者授课答疑。每堂课都给学员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陈超中校讲授的是直升机专业知识,高炜上校分析了维和勤务经验,鲍浩源副主席则为大家讲解了我军军服的变化历程。
“请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这些年,蒲元应邀为武警山东总队、河南总队、新疆军区某师等单位进行讲座,让更多的官兵感受抗战历史,感悟抗战精神。
在工作之余,蒲元自费在7个省看望过180余位抗战老兵,为老兵募捐及捐款3万多元,应邀参加老兵葬礼12次。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陕西省好青年集体成员、西安市好青年,他的家庭则被评为三秦最美家庭,武警部队书香家庭。《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新华网、中国军网等主流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