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木轩:眼中有对手,脑中有敌情
撰文/李国闯 胡保卫 摄影/余海洋

袁木轩(右)带领特战队员奔赴训练场。余海洋 摄
夏日南疆,骄阳似火,祖国西南边陲,武警广西总队百色支队那坡中队训练场上,半年工作考核如火如荼。
“这个课目我不能给你们及格!”担任考核小组组长的支队组织纪检股长袁木轩当场给出考核处置行动的结果,“敌情观念不强,行动部署也欠妥。”
眼中有对手,脑中有敌情,是袁木轩秉承的战斗理念。
“大家过来,我告诉你们为什么不及格。”袁木轩就地取材,捡起石头、树枝在地上直接复盘:作战空间狭小、前后有窗时,靠窗都配置突击组对室内目标打击,很容易交叉火力,误伤自己人;在左后窗配置一个突击组用步枪对室内目标火力压制,一个组利用右后窗破窗突入,机动组放在前窗5米处,堵住前门防逃,同时还可结合房屋三层结构,考虑配置一个组从楼上发起进攻,牵制目标火力,防止往上逃窜……
“有道理!”新兵们一脸诧异,对眼前很快摆出“更优解”、讲得头头是道的袁木轩佩服不已。
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所有心思始终聚焦打仗。来源于驻地红色土地的滋养和从小从军报国的梦想。
“当兵是他从小的梦想。”他母亲说,小时候就爱看革命战争电影。袁木轩家住我国大陆最南端的滨海城市湛江一个小渔村,由于村附近每年有部队来海训,在军号、军歌、军事训练的耳濡目染下,当兵的种子悄然在他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2010年大学毕业,他如愿入伍。次年,他以大学生士兵提干考核总队第二名的成绩走进了军校。“当兵保家卫国,就要守边境去。”2013年从军校回来,袁木轩主动申请到边远地区,被分配到了集革命老区、石漠化山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的边境红城百色,就任百色支队机动中队排长。

袁木轩在密林中进行战术训练。余海洋 摄

袁木轩(中)带领特战队员开展反恐演练。余海洋 摄
“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他最喜欢与自己较劲。”机动中队上士万凯对一次演练记忆犹新。在捕歼战斗演练中,袁木轩率本小组根据导调情况对一栋废弃居民楼突击,小组队员战术配合衔接紧密,突然三楼墙角出了一个运动靶,他刚刚瞄准,可靶已跑远,结果两枪均脱靶,第三枪才命中,行动被判失败。
“要是实战,我已经牺牲了,距离那么近,别人不可能坐以待毙!”尽管只是演练,但袁木轩非常自责与沮丧。反思原因,他觉得主要太在意打得准,结果导致了打不上。
在哪跌倒在哪爬起。从此,袁木轩钻研起射击。停止、行进,多个角度、多种姿势,对不动目标、运动目标,他能想到的实战场景都练了个遍。短短一个月,他实战条件下射击水平就有了质的飞跃。战友万凯回忆,“那时快速精度射击还没在全部队推开,他就开始尝试练习各种条件下的速射了”。此后不久,部队全面推广快速精度射击,“绝对快、相对准”的理念迅速得到广泛树立。
“痴狂!只能这么形容他。”靖西中队下士吴平介绍,他特别爱看地图、摆阵型,研战练战。
经历几任中队长的老士官、四级警士长侯建威,总觉得这个中队长有点“轴”,“一天到晚满脑子都是打仗”。侯建威记得,2015年,袁木轩刚到任靖西中队中队长不久,就跑公安局、武装部去找最新版的地图。自己晚上一个人计算靖西与相邻县市、各高速路口的行军时间。
“看我的,跟我练”是袁木轩简单而直接的带兵方法。时任中队指导员江文森说,他经常以身示范带着练,参与其中一块训,告诫官兵“执勤、备战,一项都不能松”。
中队在他“魔”练下,执勤、战备水平大幅提高,比武、赛能常常取得好名次,遇有处突屡战屡胜,很快从先进中队成长为标兵中队。
百色,是百色起义和红七军诞生的地方,作为时代新人,红色传人,袁木轩备战打仗的弦从未敢松。
今年4月,袁木轩从基层调整到组织纪检股任股长。支队政治工作处主任李开顺征求他意见时,面对从握枪杆子到拿笔杆子转变,他觉得压力更大了,责任更重了。
“如何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如何通过建强堡垒提升战斗力?如何在实战中发挥组织功能?”谈话结束后,他在本子上列下了一串问题,落脚点全都指向一个——战斗力生成。
前不久,袁木轩再次入选“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名正式候选人,战友纷纷道贺,他却感恩地说:“这都是组织培养,大家支持的结果!”

袁木轩(中)带领特战队员开展反恐演练。余海洋 摄

反恐演练结束后,袁木轩(左三)与特战队员进行反思复盘。余海洋 摄

袁木轩组织特战队员进行武装奔袭训练。余海洋 摄

袁木轩在进行抓绳攀登训练。余海洋 摄

袁木轩(左)与一名特战队员进行体能比拼。余海洋 摄

袁木轩在密林中进行战术训练。余海洋 摄

袁木轩(中)与中队支委探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余海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