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个支队,看看“指挥员”“兵教头”“带兵人”都是谁?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小东、余天浩、欧振宇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0-06-23 11:15

在这里,参加预提指挥士官集训的“两道拐”有扔不完的防爆弹、跑不完的五公里、练不完的据枪,更有管饱管够的“理论套餐”、人人参与的“翻转课堂”、思想争锋的“教学组训”……

队列训练。余天浩摄

听了这些,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想感受一波“两道拐”的集训生活?今天带你走进武警广州支队教导队,一起见证这群军营“后浪”的士兵突击!

冲锋在前的“指挥员”

士官素称“兵头将尾”。作为“准士官”,“两道拐”在集训队不再是普通一兵。但要想成为一名素质过硬的一线指挥员可不容易,学好理论只是第一步:识图用图、指挥协同、班组战术……学懂弄通、实践运用才是关键。

学员随堂做笔记。余天浩摄

想挂“两把枪”,必须有两把刷子!集训遵循“高于部队、严于部队”的理念,全程采取岗位轮训、考评“积分制”,还有“成绩排名次、水平排等次”的末尾淘汰制,真可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颁发流动红旗 。余天浩摄

“一开始,真的感到有些不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末尾淘汰的压力,参训学员陈浩瀚倍感“亚历山大”,“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集训,越要给自己施压,反复打磨自己,用实力证明我能行!”他坚定地说。

虎虎生威。余天浩摄

能说会做的“兵教头”

“集训”即“强训”。队列、擒敌、400米障碍、武装越野,这是家常便饭;学理论、写教案、理心得,这是必点套餐,简直“Feel倍爽儿”。

想成为“豪横”的“练兵人”,除了内修气质,外强军事,还需修炼一项关键技能——教学法。“两道拐”以纲为本,学习郭兴福“红、活、硬、细、实”教学精髓,创新“教”的理念、优化“教”的方式,严抠每个细节,精研精训精学,从一句口令、一次教学作业提示等小处入手,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讲做结合。余天浩摄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闻鸡起舞”“挑灯夜战”是集训生活的真实写照。“向右看齐,向前看。当听到齐步走的口令后,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你瞧,有时,“两道拐”半夜说梦话都在练教学法。

练习教学法。余天浩摄

爱兵懂兵的“带兵人”

如何掌握战士活的思想,表达无微不至的关怀?召开班务会,要强调哪些问题?怎样统筹班内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分配。有了干部和教员倾囊相授的“秘籍”,遇到问题“so easy”!

头脑风暴。余天浩摄

想当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的“火炬手”,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理论储备,更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理论宣讲、编快板词、出黑板报,这些技能统统“打包”。

理论武装头脑。余天浩摄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呐喊一声、有我在!”嘹亮的歌声令人精神振奋,激情洋溢的指挥更是“燃”爆现场,除了这些,还有棋盘上的车来炮往、球场上的拼搏竞技……作为“准士官”,军事训练要站排头、走前列,文化活动也得站“C位”!

歌声嘹亮。余天浩摄

“赘肉”变“肌肉”、“青铜”变“王者”、“两拐”变“双枪”,“两道拐”在这里将变得更强大、更优秀!

奔涌吧,军营后浪!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