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10余万复转军人与知青扛着锄头、背着行囊,踏过冰封的黑土,把青春种进北大荒的冻土。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战天斗地,将亘古荒原犁成“中华大粮仓”,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的北大荒精神。
驻守这片英雄土地的武警黑龙江总队哈尔滨支队,聚焦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把北大荒精神当作建队育人的宝贵财富。在支队半年党委全会上,政治委员齐明宇宣布:“继去年25名战士考入军校后,今年支队考学圆梦人数再创新高,达到29人!”随着一封封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频传的捷报里浓缩着考生的辛勤付出与支队的悉心栽培,更昭示着北大荒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活力,让这支人才辈出的队伍生机盎然。
讲好拓荒故事 点燃军旅梦想
北大荒的创业史诗历久弥新,蕴含着激励青年官兵奋进强军的精神力量。
今年3月的报考军校动员会上,“开荒人”的红色故事震撼着每一名考生。“王震将军作为我国第一任农垦部长,胃部切除三分之二仍坚守一线,带领将士开荒拓土。他说‘蓝天当被,大地当床,月亮作灯,我乐在其中’。”自支队党委开展暖心、顺心、合心、信心的“四心”活动以来,北大荒人的奋斗故事便成了“军考第一课”。
每年考学筹备启动,支队党委都会带领官兵回顾黑土地上的红色记忆。当讲到全国第一支青年垦荒队发起人杨华写下“不做逃兵,把一切献给祖国”的血书时,这句叩问如重锤击在每名考学战士心上。
去年考学失利的朱栩怡,今年再踏征途,她在学习室桌角写下座右铭:“青春燃壮志,奋斗正当时;为国戍边关,蓄力为强军。”
历史的回响化作前行火炬,将垦荒者战天斗地的身影,深深烙在年轻战士挑灯夜读的剪影中,成为他们心中深沉而坚韧的精神灯塔。
活用拓荒智慧 搭建育人平台
北大荒拓荒者的智慧,既是历史馈赠,更是新时代培育强军人才的宝贵“方法论”。
6月初的傍晚,暑气蒸腾,学习室灯火通明。北京大学入伍的战士张桂鹏正帮考学战士严杰剖析解题思路:“你看这抛物线,不就和咱们投掷手榴弹的弹道一样?想投得更远更准,靠的就是这个原理。”
支队党委从北大荒开发时“党员包片、老垦荒带新队员”的做法中获得启发:为每名备考战士配备一名干部负责思想引领,一名军校学长传授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一名巡教小组尖兵攻克短板弱项。
严杰的备考路上,指导员陈伟杰帮他拆解学习“硬疙瘩”,去年考上武警警官学院的高天教他背记知识点的“土办法”,巡教小组的张桂鹏每周来队2小时,专攻他的函数弱项。在全方位、个性化、持续性的精准帮扶下,严杰原本薄弱的知识体系,如春雨滋润的秧苗,悄然根深叶茂。
7月16日捷报传来,严杰得知被军校录取,第一时间向“老师们”分享喜悦,热泪夺眶而出——去年他距分数线差21分,今年超了18分。
严杰说,支撑他再试一次的,是北大荒垦荒者的不屈意志:“‘庄稼不收年年种,总有一年好收成’。北大荒的地,第一年没种好,第二年继续翻土深耕,总会有好收成。”支队27名“上岸”考生中,6名是“二战”勇士,这句朴素的话道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也是他们逆境奋起的精神密码。
赓续拓荒情怀 担当奋斗梦想
北大荒精神的核心是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无畏担当,这份担当已融入支队每名官兵的精神血脉。
2024年,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下达支队——在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上承担升国旗任务,并全程负责赛事区域安保。任务国际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广、动用兵力多、持续时间长,打乱了不少考生的复习计划。是搁置书本保障大局,还是在履职间隙守护梦想?
支队党委敏锐察觉考学战士的双重压力与炽热梦想。他们深知,全力保障亚冬会万无一失是当前大局,而守护青年战士成长成才的梦想,同样是对部队长远发展的坚定守护。
支队党委会专题研究后决定:特事特办,为考学战士开辟“梦想护航通道”:任务分队立即行动,在执勤间隙开辟安静“学习角”;挑选优秀干部骨干化身“战地教员”,见缝插针“开小灶”;机关紧急协调,紧扣考试提纲制作“口袋学习资料”送到一线。
参加任务的考学战士刘峻岩说:“白天站好岗,晚上啃书本,就像北大荒人‘白天开荒、夜里纺线’,这点苦不算啥。”当亚冬会开幕式烟花照亮“冰城”夜空,当赛场健儿激烈角逐,刘峻岩和战友们用绝对忠诚守护着城市平安。夜里执勤归来,营区沉寂,许多像他一样的考生,在万籁俱寂中与政治理论、公式定理、历史经纬无声对话。中队长张元兴感慨:“他们白天任务重,晚上还学到深夜,这份执着真让人动容。”
组织的活力催生了智慧的共享与传递。机动中队有本特殊的“错题共享本”在考学战士中流传,始于去年一位骨干的默默付出——他发现战友在某类题目上频频失分,便主动整理错题、分类记录,总结出17类易错点。得知战友任务重、压力大,他分享出自己的经验宝库,帮助大家利用点滴时间针对性学习,这本“错题共享本”也成了支队备考战友的“传家宝”。
个体的微光,唯有汇入时代星河,方能璀璨永恒;个人的奔赴,唯有融入共同征程,方得壮阔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