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扛事”不是“硬扛事”
■武警湖南总队张家界支队某中队干部 龙 民
这天,中队组织战术训练,排长尹林辉负责指挥。面对突发情况,他迅速研判形势、调整部署,科学应对处置。
和几个月前相比,尹林辉变得更加沉稳了,也找回了原本的自信。
去年初到中队时,尹林辉就表现出能干事、肯吃苦的特点,工作训练都十分积极。见他这么有冲劲,我决定要好好培养他。
我一直认为,培养人才就要“交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挑战中成长,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恰在此时,中队受领一项保障任务。经过慎重考虑,我让尹林辉牵头负责。
任务初期,尹林辉很快进入状态,主动研究方案,积极协调人员,扎实推动落实,想方设法解决困难问题。看到他浑身散发着“想干事、能扛事”的拼劲,我倍感欣慰,觉得这个人选对了。
随着任务推进、难度加大,尤其在跨单位协调、处置突发状况等环节,尹林辉开始感到吃力,但还是坚持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见状,我压下了提供帮助的念头:“做难事必有所得。多给一些时间,他一定可以做好。”
然而,事与愿违。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导致尹林辉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纰漏。总结会上,他满脸愧疚,没了往日的意气风发。更令人忧心的是,他在此后的工作中变得犹豫不决,不敢大胆尝试。
“我辜负了您的信任。”一天,尹林辉主动找到我,语气中满是自责。看他如此消沉,我心里也不好受,因为我也有责任,在他遇到困难时没有及时伸出援手。
这件事带给我更深的思考:培养人才不能止于“交任务”。给予充分信任、不过度干预,不意味着做“甩手掌柜”,在他们因经验不足、能力尚弱束手无策时,还是应该主动靠前指导。
第二天,我找尹林辉谈心,帮他复盘任务过程,并解释了自己未能及时提供帮助的原因。我还告诉他:“敢于独立解决困难是非常优秀的品质,但‘能扛事’不是‘硬扛事’,懂得借助集体智慧,也是一名优秀基层干部需要具备的能力。”
在我的劝慰与鼓励下,尹林辉解开了心结,后续几次圆满完成任务的经历,让他重拾信心,恢复了敢闯敢干的劲头。
与此同时,我也调整了“交任务”的具体做法:在明确标准要求的同时,帮助分析可能遭遇的困难和风险,提前做好预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及时跟踪问效,适时提供支持……
“交任务”不再一“交”了之。做法一变,效果很快显现。战士郑国劲军事素质比较突出,但组织能力较弱。为此,我特意安排他牵头组织部分基础训练,鼓励他积累带队经验。在他组训过程中,我还会根据他的表现及时指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此外,我安排经验丰富的班长与他结对,帮助他熟悉日常工作。如今,郑国劲不仅走上了班长岗位,还带领全班战友在最近考核中取得了全优成绩。
官兵个人能力突飞猛进,中队全面建设水涨船高。今年,我们接连出色完成多项急难险重任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竞赛中更是屡创佳绩,得到支队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唐楚豪、黄海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