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手上的伤疤,还是受伤的呼吸道,那种宏大叙事语境中经常出现的舍生忘死精神的传承,原来如此平常,甚至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平凡时刻,构成了372潜艇上这群军人生命中的最美航迹。
请关注11月21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带来的报道——

372潜艇的精神底色
■记者 陈国全 段江山 中国军网记者 孙伟帅 通讯员 吴 奔
睡在372潜艇狭窄的舱室内,电工技师陈祖军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
看到师傅陈祖军饱受病痛折磨,上等兵黄跃龙眼神里流露出的除了心疼,更多是崇拜。
2014年的一次战备拉动,372潜艇遭遇严重“掉深”险情,快速逼近潜深极限。危急时刻,陈祖军和战友朱召伟、毛雪刚3人瞬间作出反应,毅然断绝了自己“后路”,封闭主机舱进行堵漏……
在那次“掉深”险情的生死关头,全艇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成功排险,使潜艇成功上浮,避免了一起艇毁人亡的重大灾难,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为此,该艇队受到习主席的高度赞扬,荣立一等功,并成为全国重大典型,事迹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这是372潜艇的“高光”时刻。几年过去了,如今回望那一时刻并找寻这艘传奇潜艇的蛛丝马迹,人们发现,372潜艇仿佛从媒体的视野里悄然“消失”了。
相比于“高光”时刻,陈祖军似乎更习惯这种“消失”的状态。“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你说你听不到我的豪言壮语,我只能告诉你我在大洋下向你敬礼……”陈祖军喜欢这首潜艇兵的歌,认为“真正写出了他们战斗的状态,以及发自内心的自豪”。
在许多不为人知的平淡日子里,陈祖军带着徒弟黄跃龙反复检查着各项设备和管线,时不时提一两个问题。黄跃龙的回答稍有迟疑,他就不厌其烦地再讲一遍。
一对对老兵师傅与新兵徒弟的平淡日常,或许正是372潜艇精神底色的真实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