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明辨是非系列谈②
■盛兆玄
特权是最大的不公,是危害极大的腐蚀剂、极其致命的离心剂。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特权盛行,必然失信于群众而亡国亡党;一支军队如果特权泛滥,必然丧失凝聚力战斗力而走向败亡。党员干部树好形象、提高威信,必须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习主席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了官,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只能忠实地为人民办事。所以心里一定要始终牢记:自己手里有权了,但脑子里不能有特权思想,更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特权作风。
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从来不搞特权的。毛泽东同志几次拒绝为亲属安排工作,不准用公车接送女儿上学;周恩来同志特别叮嘱自己的侄辈,“不能因为伯父是国家总理,你们就有任何特权思想”;彭德怀同志说,“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战场上,党员的“特权”是“最先为革命而战”;生活上,党员的“特权”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工作上,党员的“特权”是“拼命工作,鞠躬尽瘁”……共产党人的这种“特权观”,展现的是共产党人的风骨,擦亮的是共产党员的名片,让群众一听到共产党员这几个字,就肃然起敬、心向往之。
当年,谢觉哉同志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共产党进城了,当官的特权跟着就来了。很多人感到这是天经地义,我的亲戚要我帮忙安排工作,觉得这是正常的。我的孩子也觉得坐我的小车,吃得比别人好,穿得比别人好,是正常的。我感到这些对我们党来讲,不正常,危险。”
这种“天经地义”和“正常”的观念,如今在党员干部身上还有吗?不仅有,个别的还很严重。这些人自视“特殊党员”、自诩“特殊人物”、自享“特殊待遇”、自居“特殊地位”,把公权当成特权。如果不悬崖勒马、彻底纠正,必然付出惨痛代价。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什么叫“一块苦”?“一块苦”就是干群一致、官民平等、同甘共苦,就是党员干部没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跟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创造美好生活,跟广大官兵携手齐心锤炼打赢能力。尤其要看到,今天,部队的物质条件是好了,但官兵的民主意识更强,练兵备战的任务更重,更加需要党员干部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以“一块苦”的精神凝聚团结之力、练好胜战之功、打赢攻坚之战。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的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缺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就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就筑起了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就有了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的政治自觉。
一次,著名记者赵超构在燕京大学座谈会这样回忆延安时期的党员干部:“能力大的,做的事多,也就是说,他是更多的群众的牛,相同的,能力小一点的,自然是作一个较小的群众的牛。”心中无民,难当好官。党员干部应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永葆人民公仆本色,真正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