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因有“洁”更宜人
■孙中磊
“坚决纠治违规收送月饼、蟹卡蟹券、烟酒茶等礼品和礼金”“对顶风违纪问题速查严处”“弘扬新风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国庆、中秋前夕,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提醒我们,过节必须要有“洁”。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个人情冷漠、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重视礼尚往来。“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节日期间,在礼尚往来中送祝福、聊家常,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节日来往时,一份微薄的节礼,几块朴素的月饼,数声亲切的问候,都会让人体会到被关心、被牵挂、被重视的温暖。
近年来,随着全党全军从严纠治节日歪风,人情往来中的感情投资、利益交换大为减少。大家明显感到,如今过节,不必为送礼拒礼闹心,不再为请吃吃请费神,跳出了人情往来的羁绊,远离了污浊之气的雾霾,少了人情之负,多了人情之美。这样的节日,胃肠不累、门前清净,多了与家人相处,与基层官兵同乐,人人都希望延续下去。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仍有个别官兵把节日当成疏通关系的良机,甚至借“清朗之月”行“腐败之实”,使原本的正常往来变成了“利”尚往来。“情而公,情而正,则圣贤也。情而私,情而邪,则禽兽矣,可不警惧乎!”如果对这些不正常交往不引起重视,不快速遏制,必然“蔓而溃,心而散,国而亡”。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衡量人情浓淡的标准,并不是金钱的多少、礼品的厚薄,而是发自内心的牵挂和关心;不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而是设身处地给予帮助和支持。尤其是人民军队,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本身就是战斗力,在人情往来上更不能庸俗化、功利化。人世间最纯洁、最真诚、最远离铜臭的是战友之情。战争年代,朱德同志与普通战士吃同样的饭菜,穿同样的衣服,睡同样的铺盖,就连每月分的伙食尾子都一样多。正是这种亲如兄弟、生死与共的纯洁革命情谊,才凝聚起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
对铁面无私、坚持原则的领导,送礼者只能是望而却步;而对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领导,闻之者必然不会以礼开道。想送礼者敢不敢送礼,主动权在领导手里。节日期间,党员干部应格外绷紧纪律这根弦,划清习俗与纪律、人情与法规的界限,盛情难却也要却,坚守底线不逾越,坚决堵上人情开路的旁门左道,不让贪图小利成为思想脱轨、行为失守的起点,坚决“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理由,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
节因有“洁”更宜人。祝福贵在真诚,而非礼品丰厚。对于广大官兵来说,应力戒请客送礼式的投机心理、捷径心态,可以通过一条微信、一句问候向领导和战友们送上节日祝福。只有人人坚持“绿色交往”,少些迎来送往,多些思想交流;少些吃喝应酬,多些关心祝愿,战友情才能绽放出绚丽多姿的友谊之花,进而催生出一往无前的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