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毛泽东诗词中对风花雪月的书写可谓气象万千、大气磅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王争亚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1-11-13 06:39:54

自然意象与伟人的心灵回响

■王争亚

风、花、雪、月是古诗文里经常出现的自然意象。在古人笔下,花草、风雪、明月常常表达的是感时伤怀的意境和情结。毛泽东诗词中的风花雪月,则彰显出豪迈大气、昂扬向上的词风和意境,抒发的是胸怀天下的情怀与担当。他对风花雪月的书写可谓气象万千、大气磅礴。

革命战争年代,在表达革命运动的风起云涌时,毛泽东以“又恰像台风扫寰宇”比喻革命风暴之猛烈和势不可挡;在表达迎战的必胜决心时,他用“风烟滚滚来天半”形容对来势汹汹之敌的无惧与蔑视;在描写红色根据地的面貌时,毛泽东以“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描述当时党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的革命氛围;在描写1930年率红四军一部实施战略转移与红军主力会师时,毛泽东以“风展红旗如画”的诗意表达内心的欢欣鼓舞;在看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捷报后,以如椽巨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形容我军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英雄气势。

和平建设年代,毛泽东为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世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而感到由衷欣慰,此时出自他笔下的风,是“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盎然生机;是“萧瑟秋风”但却“换了人间”的天翻地覆;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与豪迈;是世界革命风暴“五洲震荡风雷激”的此起彼伏、震荡不断。

“台风”“风烟”“风雨”“风雷”等词汇,令人感到毛泽东笔下的风,具有异乎寻常的气势和力量。

毛泽东笔下的花,同样别具神韵,寓意深刻。他不仅书写姿态各异的花朵,更描绘雪花、浪花等自然中奇特的“花”。梅花被诗人热情地予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赞叹,寓指革命者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格。在1962年冬日写的《七律·冬云》中,毛泽东以“梅花欢喜漫天雪”的隐喻,赞颂了不为险恶势力所屈服的革命精神。菊花傲霜斗雪,品性高洁。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一词中,以“不似春光”的秋日因“战地黄花分外香”装扮而“胜似春光”的赞美,赋予了菊花积极向上的品格,道出了“秋日胜春朝”的意境,表达了革命者于逆境之中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精神。雪花晶莹剔透,因其形状呈六角形被古人称之“六出飞花”。毛泽东在1957年写的《七绝·观潮》中以“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的诗句,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奔腾与壮阔,以雪花喻浪花,展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以景壮情、以景抒情是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他的许多诗文都是以雪抒发豪情壮志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抒发的是挚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赤子情怀;“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毛泽东以梅花迎寒开放的性格,抒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无惧威胁的豪情壮志。“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是毛泽东1930年2月率红四军在军情急迫的形势下,由赣东广昌向吉水行军途中写下的,表达了红军官兵顶风冒雪、疾速行军、一往无前的满腔激情。“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写的《念奴娇·昆仑》中的诗句。这两句诗中虽然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飞”和“搅”把读者带入了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的雪景之中,由此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善于细微观察天地万象的炽热情怀。

月亮,是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自然意象。毛泽东诗词中同样也有诸多关于月的描写。如《忆秦娥·娄山关》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是当年红军于拂晓时分激战娄山关时的环境描写,因而这一轮霜晨残月显得格外清冷且有几分苍凉。“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是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诗中的开始两句。在作者的想象之中,杨开慧和柳直荀两位英烈的忠魂早已安放在圣洁的月宫之中,且身边还有“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奔月嫦娥舒展长袖为之舞蹈。诗词表达出了毛泽东对两位英烈无比思念的心情。诗文寄情于美丽的神话之中,此时的月亮显得浪漫而又圣洁。“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是毛泽东1923年底写下的离别诗《贺新郎·别友》中的几句。诗句道明分别的时间虽是“半天残月”的黎明时分,但两位革命同志丝毫没有陷入离愁别恨之中,而是以“重比翼、和云翥”的志同道合,携手并肩投身革命事业,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一腔炽热的家国情怀。“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是诗人1965年5月写下的《念奴娇·井冈山》中的两句。毛泽东想起当年井冈山的斗争岁月虽然无比艰辛,但自己的一腔革命豪情犹如悬挂在天边的明月那样高远,那样皎洁。

总之,毛泽东笔下的风花雪月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意象,而是一位伟人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中国、造福全人类的宏大志向的心灵回响。诵读这样的诗词,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其中超凡脱俗的文化艺术情韵,更可以从中汲取战胜前行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