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际,解放军报微信“熄灯号”特别推出“四史微讲堂”栏目,讲述红色经典,弘扬先辈精神。
作者简介
王银山,文中身份为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28团4连2排4班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之一百五十六
风雪夹金山
■王银山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红四方面军南下攻打天全、芦山等地,伤亡过大,前进受阻,部队撤到宝兴一带,等候来年春暖雪消之时再行北上。
一九三六年二月底的一个下午,营部召开会议,营长、教导员动员再次过草地北上。会议第二天,连召开全体军人大会进行传达动员,并要求在七天内,每人准备二十五斤干粮、五双草鞋和一双包脚布。到了第五天,连长亲自进行了检查,并作了示范,要求大家过雪山进入积雪凝冰带时做到:皮肤不许外露;任何情况不准停留,迅速前进;不准鸣枪和高声喧哗,前后不准拉距离,不准掉队。
一天下午,全营来到夹金山下。此刻太阳已快落山,只见山上白雪皑皑,山下红旗招展,军号嘹亮,开始登山。
登山开始时还顺利,大家一个紧跟一个,一气爬到半山腰。可一进入积雪带,行进就困难了,开始下陷倒滑,摔倒容易爬起来难。进入山顶——凝冰带后,顷刻间,犀利的山风像雄狮猛兽一样怒吼咆哮,卷着冰碴雪片打在脸上身上,真像刀割一样。病号披的毯子或裹的雨衣,被大风无情地撕烂卷走;有的同志稍不留神,就连人带物一齐抛下山去;有的同志身体虚弱,加上高山缺氧,倒下去再也没爬起来……每个人都有被大风卷走的危险。连长“不准停留、不准停留”的口令不断在耳边鸣响,大家迈开沉重的双腿,一步一步艰难跋涉……
我们最担心的是炊事班长刘青山。老刘五十多岁了,敌第四次“围剿”时,他的老伴被敌人杀害了,房子被敌人烧了,他背着三岁的小儿子逃出了家门。参军后,他在我们连当炊事员,像母亲照料孩子一样关心着全连每一个人:冬天不叫战士吃一顿凉饭,仗打得再激烈,也要把饭送到阵地上。
翻山之前,他用自己的钱买了五十斤盐、十斤姜、五斤红糖。这些东西都是爬雪山最需要的,烧一锅姜汤,既解渴又驱寒劲。可是,这些东西叫谁背呢?让战士们每人背一点?不行。自己背吧,又有铁锅炊具,正在为难,连长来了,连长和通信员背了二十斤,其余的全是老班长自己包了。眼下,倒下的同志这么多,老班长能跟上队伍吗?
我们终于胜利地登上了山顶。山顶的风更加猛烈,我们沿着前队开辟的道路飞驰而下。翻过山顶,风雪逐渐平静,远方不时露出一丝零星的火光。看见了目标,战友们心情激动,有了希望,精神更加抖擞。下山连奔带跑,不一会儿就进入了一条沟峪,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
教导员站在路边等待着我们的到来,问连长:“你们连有多少人没有过来?”连长低声说:“还有四十五人没有到。”教导员又说:“走了十四个小时没有休息,就在这休息一下,吃顿饭再走。”部队刚坐下,一班长说:“营长来了!”营长双眉紧蹙,问道:“你在后面看见文书和老班长了吗?”排长摇摇头说:“没看到。”大家都沉默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远处的雪山,只见白茫茫的一片,不见一人赶来。连长的嘴唇在不停地颤抖,教导员紧紧地捂着嘴,不少同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大声哭起来。教导员擦了擦眼泪说:“在翻夹金山以前,我们就知道这里严重缺氧,如遇大风雪,倒下去就难以抢救。”
正在这时,忽然有人惊喜地高喊:“你们看谁来啦!”
大家一看,原来是老班长刘青山远远地来了,背上还背了口大锅呢!“老班长,老班长!”大家一窝蜂跑过去喊个没完,围着老班长七嘴八舌地问他是怎样把锅背过来的。老班长捋了捋胡子说:“背锅一是要顺风,像行船一样利用风力把锅和我一起吹走;二是要时刻想着锅不能丢,有了我的锅,你们才能吃上饭,才能打胜仗。”老班长的一席话,打破了沉闷的气氛。这时,那口和我们形影不离的铁锅四周,又冒起了缕缕炊烟。
(本文选自《星火燎原》,略有删减;《星火燎原》是毛泽东题写书名,朱德作序,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生动再现了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承载着我党我军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