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际,解放军报微信“熄灯号”特别推出“四史微讲堂”栏目,讲述红色经典,弘扬先辈精神。
作者简介
龚怀刚,文中身份为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29团副排长。
“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之一百四十二
翻巴山
■龚怀刚
一九三二年的秋天,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苏区开往西南向川北进军。我们四军十师二十九团,由湖北出发,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到达陕西境内的中家沟。
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庄,两边都是大山,中间有一条小河沟,河沟两岸是山坡地,当天部队就住在这里。晚上九点钟,我接到连部的命令,要我带八班走在全连的后尾,收容病号。
第二天早上,我们出发了。这时天下着大雨,路窄泥深。走了很长时间,才走到一个山脚下。部队原地休息时,从前面来了一位老乡,我问:“老乡,前面是什么山?”
“前面就是巴山。”
“山有多高?”
“山可高呢!上山七十里,中间七十里,下山还有七十里。”这时前面传来出发的声音,我们开始上山。
走在稀泥烂浆的路上,同志们的腿上都沾满了稀泥。山大,树林又深,越往上爬路越小,常常向前爬一步,一滑就向后退三步。于是,只好把带的干草垫在稀泥里,勉强向上爬。后来干草也垫完了,经过陡坡时,只好两个人手拉手向上爬。真是不凑巧,两个战士的鞋陷进泥里去了。大家只好帮他们扯掉衬衣袖筒,给他们把脚包上,鼓劲儿向上爬。
正午,快到山顶时,冷风吹到脸上,像针尖似的扎着痛。天空下的已不是雨而是雪了,雪花落在身上,我们的湿衣服结了冰,走起路来哗啦哗啦地响。可是,同志们的情绪还是那样的高昂。同志们喊着:“不怕刮多大的风,不怕下多大的雪,不论山有多高,也阻挡不了我们红军战士前进!”大家鼓起勇气,一直爬上了山顶。
走完了上七十里,大约是下午三点钟了。大家坐下来休息,拿出了冷包谷,包谷冻得像冰豆一样,嚼也嚼不动。渴极了就跑到树根前摘下冰条送进嘴里,像吃冰糖似的,嚼得格巴格巴地响。眼看天快黑了,我们又爬起来走。越走,鞋底越高,两条腿老是打晃荡。我坐下一看,原来是鞋底结了一层很厚的冰,打也打不掉。我心里想,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爬起来就走。这时,我突然发现路上有很多深红色的脚印。我问:“王有才,你和李信、周子兴脚下怎么有红印呢?”低头一看,他们鞋底的后半截都没有了,脚后跟冻得像西红柿一样,冰把脚后跟割了几条大口子,直流血。
又走了十多里路,天黑了,同志们高一脚低一脚,走得非常吃力。同志们的身体跌痛了、手跌伤了也一声不吭,咬着牙往前赶。到了半夜,八班长说:“病人一点也不能迈步了。”八班副说:“上边有棵大树,我们就在大树下蹲一晚上吧。”我说:“只好这样了。”我们把大树底下的雪扒了扒,两个人共用一张床单,把身子一蜷,挤得紧紧的。由于极度的疲劳,大家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就听到王有才在叫:“天亮了,起来走吧!”大家睁开眼睛,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成了白胡子老头了。大家的头发上、眉毛上全是一层冰霜。被单上积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我说:“同志们,我们要起床出发了。”嘴说起来走,可是两条腿冻得像冰棒一样,怎样也爬不起来。王有才的身体很壮实,个子又大,咬着牙用拳头捶自己的大腿,他连捶了几下,扶着树爬起来了。接着,他又把我们一个个拉了起来。
那三个病人,脸色苍白,一点也站不住了。他们怕拖累我们,说:“你们走吧,我们不走了,不要带我们。”我们说:“那怎么能行呢!我们一定要把你们背过山去。”我们一个人背两支枪,王、李、周他们三个人背着病号一起走。同志们忍受着饥饿与严寒的折磨继续前进,两条腿直打颤,走走歇歇。
快到中午,我们好不容易又走完了中七十里。休息了一会儿,又走了七十里。走下坡路省劲儿得多,病号同志也不用我们来背了。同志们边走边谈着打仗的故事,不觉又走完了下七十里。
经过了两天多的时间,我们终于战胜了二百一十里的大雪山,完成了任务。
(本文节选自《星火燎原》,略有删减;《星火燎原》是毛泽东题写书名,朱德作序,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生动再现了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承载着我党我军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