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际,解放军报微信“熄灯号”特别推出“四史微讲堂”栏目,讲述红色经典,弘扬先辈精神。
作者简介
董家怀,文中身份为红2军团第6军警卫团战士。
“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之一百二十八
锯桥
■董家怀
上弦月快要落山了,我们从上车湾急行军,摸黑朝监利接近,谁也不敢有什么响动,怕被敌人发觉。
这次配合中央红军打长沙,贺龙军团长给我们下了命令,首先拿下监利城,好从这儿渡江;城里有一个团敌人,一个也不准漏网!任务交给红二军团四师的两个团和我们六军警卫团:四师打东门和北门,警卫团打南门。为什么西门没有人打?文章就做在这里。
监利城一边靠长江,县城就在大堤上,堤上堤下都是房屋;长江与县城之间有一条河,河很深,可以行船;河上有一道宽阔的木桥;河对面有个大码头,常停靠敌人的军舰、运输船和商船。要到码头上去,除了这个大桥,就无路可走,因而敌人特别派了一个排,专门来守这座桥。
团长桂伦同志施了一计:他估计敌人打不赢就会溜,三面陆地都有红军,只能上军舰,这座桥对岸是他们撤逃的必经之处;团长便指派一排人带了几个木匠,悄悄潜到木桥下,把桥桩锯断,但还连住一点点,不让桥塌下来,战斗打响后留下西门不攻,好让敌人中计。
我掂了掂手中的小马枪,心想入伍快两个月了,上次打沙市,拿的是“哑巴”红缨枪,又没和敌人肉搏,只好干瞪眼,真不带劲!这次拿的是会“说话”的,可得给敌人点颜色看看,多缴几支枪。
还没走到监利,敌人就发现了我们。我们很快就跑到城壕外不远的冲锋出发地。这时,大约正是午夜,天黑得厉害,敌人架在城头的机枪, 喷射着红火,小炮弹一炸一蓬火光,越发显得光焰夺目。我们听到冲锋号一响,就拼命向上拥。
城壕有三米宽,我们带去的木板根本搭不上。壕有几米深,有水,人一掉下去,都痛得哇哇叫,原来敌人在壕底密密麻麻插上了竹篾子,篾头削得很尖,每根有两尺多长,水面上只露三四寸,人一掉下去,就像落到剑山上,许多同志在这里牺牲了。
我们用生铁打的土炮灌足铁疙瘩和火药,狠命地朝城头上揍,敌人的枪就顿时变哑巴了,我们抓紧这个间隙,又发起冲锋。这趟动员了老百姓的许多木器家具,扛着抬着,冲到城壕边就一齐往壕里丢。当敌人的机枪又响起来时,我们已撤回来了,于是,又是一阵土炮的轰击。
这时,东门和北门都打得十分激烈,东门是主攻方向,打得格外猛。当我们再一次冲上去时,城壕已经被填满了一段,大家跳下去,踢踢蹬蹬爬上了对岸,用木板压在铁丝网上,一直冲到城墙下。敌人见我们冲近了,也不打枪了,把手榴弹大把大把地朝下扔。我们动作快,好多木梯一竖,爬上半腰,就朝城头上扔手榴弹。有一些敌人动摇了,喊道:“上来了,撤吧……”我们登上了城头,用手榴弹开路。敌人站不住脚,哄地一下逃跑了。
这时,天已经亮了,我们警卫团全部突进了城内。接着北门也被我军突破了,东门的敌人见南北门已破,也退下城来。满街到处都是敌人,他们凭着预先堆好的巷战工事,节节阻击我们。我们一条街、一道巷的和敌人争夺着,终于占领了城内大部分地区。敌人支持不住了,放弃了最后一个阵地,向城外跑去,我们紧追不放。
敌人被我们追逐着拥出了西门,朝江边奔去。那里有军舰,舰上有陆战队接应他们,有火炮掩护他们,只要奔过大木桥,他们就可以隔河抗击了……他们打着如意算盘,六七百人挤成一团,你推我撞地奔上了大木桥。
可是,敌人哪里想到红军早已在这里为他们挖好了坟墓,只听见轰隆隆一声,桥身猛然塌倒,桥上成百个敌人像饺子似的,被一齐掀下了河,后面的敌人,有的收不住脚,有的被后面的推挤着,也纷纷落到河里。岸上的三四百人,除跳水自杀的以外,都成了我们的俘虏。敌人这一个团,在红军的锦囊妙计之下,就这样被全部消灭了。
我们在监利住了两三天,便渡过江去,投入到进攻石首、南县、江陵、华容的战斗中去了。
(本文节选自《星火燎原》,略有删减;《星火燎原》是毛泽东题写书名,朱德作序,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生动再现了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承载着我党我军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