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人生若只如初见:在纳兰容若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栗清亚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5-06 08:22:22

人生若只如初见

■栗清亚

阳光明媚的午后,微风吹过,竹叶摩擦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竹林中的鸟儿时而发出鸣叫声。银杏叶随风摇曳,旋转着身姿,飘飘然落在地上。坐在图书馆前银杏路的石桌旁,翻开《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的诗词与故事,一字字一句句,从书中传入大脑。随着文字跳动,时而在脑海中构思出一幅幅画面。思绪飘飞,飞到昔日读过的容若的故事,品鉴过的纳兰词,飞到他在南楼发生的一幕幕。

我曾于四月芳菲之际,参观北京宋庆龄故居,这也曾是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府邸,作为明珠的长子,纳兰容若在此度过了其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在这里,他畅叙友情、倾诉爱情,思古喻今、吟诗立言,以旷世才情,留下不朽辞章。坐在南楼前的凳子上,望着不远处当年由容若亲手栽植的明开夜合树,思绪万千。望向箑亭往下的走廊,想象当年容若在南楼邀文人墨客吟诗作词、以词会友,曾在渌水亭诗词唱和、赋诗雅集的场面。

书中自有颜如玉。与千古伤心词人容若的“相识”在书中、在诗词里,亦在那棵古树旁与容若对话。在书中读容若的故事,我读到容若的胸怀大志与壮志未酬、读到他对感情的珍视、对诗词文化的传承。“走”过容若的一生,我接受着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也将抱着继续传递诗词文化的决心,书写容若的故事。

在书中,与君初相识,我读到了容若的胸怀大志与壮志未酬。容若聪明早慧,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工书法、通经史,尤喜为词,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少年登科,勤奋好学,环拥万卷,建藏书楼孜孜以读。“德也狂生耳”,容若自幼胸怀大志,渴望有一番作为,不愿如草露般淹没。他并不满足诗词传世,决心以学术与撰著成就来达至“不朽”。因病错过殿试后,不惜苦等3年补殿试,终于中进士,满心期选翰林院庶吉士却未得。馆选失意,对他打击极大,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此后,便开始了他与思想背驰的侍卫生涯,至死未能如愿。三藩之乱爆发,南方各省相继沦于战火,容若当时是新举进士,欲驰骋疆场,屡次请求从戎,终未获允。“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他将遗憾付诸诗词,终究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何等憾事!

翻阅书卷,我读到容若对发妻的真挚情感、对友情的珍重。容若与发妻卢氏“自契同心,琴瑟佳通”,互为知己,恩爱情深。怎奈,好景不长,婚后第三年,妻子因产后受寒而亡。“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容若无数次怀念与妻子在一起的场景,无数次在睡梦中惊醒而“一片伤心画不成。”发妻卢氏的早逝,使容若悼亡悲音骤起,“知己之恨尤深”,而悼亡词也将他的词学成就推向了最高峰。容若不仅对妻子感情真挚,对友情也分外珍视。在送别好友严绳孙时,他写道“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亦为友人伤怀“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容若应顾梁汾之请,援救因丁酉科场案而发配到宁古塔二十余年的吴兆骞回京,生馆死殡,更被传为文坛佳话。

书卷翻了一卷又一页,字字写满容若对诗词文化的热爱与坚持、对文人墨客的举荐、为传统诗词文化作出的卓越贡献。容若虽出身于皇亲贵胄之家,却不以出身为荣,自叹“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嗟哉人生何不齐,清者如云浊者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容若:“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他淡泊名利、举荐仕途、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所交挚友均是“落落难合者”的汉族布衣文人和“坎坷失职”的江南文士。他常在渌水亭举行雅集,汇聚人才,为投报无门的汉族布衣举荐仕途、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芝兰满座,客尽凌云,竹叶飞觞,才皆梦雨”,让我们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容若著述颇丰,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并将所作词百余首编纂成集,初名《侧帽》后名《饮水》,一经面世,即“传写遍于村校邮壁,海内文士竞所摹仿”,达到了“家家争唱”的局面。甚至传到了海外,“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现柳屯田!”

在这个府邸中,容若留下了许多精彩诗篇。“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容若描述海棠盛开的场景,被认为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要令人向往。而立之年的容若在此举办宴集,写下《夜合花》,后因病不起,英年早逝。容若在短短三十载的人生中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在诗词文化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未曾相见,或许,我们也曾见过无数次,于书籍中,于《饮水词》中,在你曾经居住过的府邸里,在你亲手种植的明开夜合树旁,亦在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世人皆知你心事,我亦如此。感谢你带给我历史知识与诗词文化,让我在新时代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与力量。

慢慢合上书卷,微风徐徐,树叶间隙将阳光揉碎,树影在南楼与长廊的连接处婆娑,我似乎看到容若挥着手说再见,他们的宴集已经结束,而我也要起身返程。感谢短暂而长久的相遇,让我在容若的事迹与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栗清亚系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