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并存,哪种更好?择适己之道是关键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贺有德 陈茂智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5-25 09:36:12

书林散步

阅读介质发生的变革,也重塑了很多人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并存,哪种阅读方式更好?不同的读者有不同感受。本期邀请两位作家进行探讨,助读者择适己之道,共思阅读之未来。

——编者

纸上芬芳满眼春

■贺有德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关于阅读载体的争论从未停息。有人坚信电子屏因其便捷性,将彻底取代纸质书,也有人坚守纸张的温度与触感。

我始终认为,纸质书所承载的文化韵味与情感价值是无法被电子屏幕完全替代的。

从健康层面来说,纸质书对视力相对友好。电子屏蓝光会扰乱褪黑素的分泌,加剧干眼与视力衰退。而纸质书反射自然光,无频闪与辐射,让阅读成为舒缓身心的过程。有研究显示,连续阅读纸质书两小时后,读者的眼部疲劳指数仅为电子屏阅读的1/3。这种生理层面的友好性,使纸质书阅读具有“续航”方面的天然优势。

纸质书,不仅仅是文字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翻阅纸质书,沙沙的声音,书页的质感和墨香——这种体验,是冰冷的电子阅读所没有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满天星”式的随时批注,留下众多“记忆锚点”。在纸质书上做笔记、划线、批注,既能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更是与作者跨越时空的交流。虽然很多电子阅读工具也能提供相关功能,但终究难以像纸质阅读那么自由畅快,乃至游目骋怀。

纸质阅读不受电子干扰,是天然的物理屏障,能大大提升读者专注力,使读者更易进入“心流”状态。在指尖与纸张的交互中,阅读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而是思想的主动耕耘。这种沉浸式体验,恰是一种稀缺的精神养分。

由此可见,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纸质阅读依旧需要予以重视。我们既要亲近传统纸媒的质感,也不排斥网络媒体的便捷。与时俱进的同时,坚守主流价值观,这才是当今读书的正确途径。

屏中亦有书香在

■陈茂智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屏阅读似乎已成当今主流,纸质书仿佛成了过去式。在这股数字化阅读的浪潮中,我甘之如饴地做着一只 “屏上书虫”。

电子屏阅读有着无可比拟的便捷性。一部小小的电子设备,便能容纳海量的书籍。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日常通勤,我们都能轻松携带,随时随地沉浸在书海之中。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满足感。而且,电子屏阅读还能及时更新内容,让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资讯和知识。

电子屏阅读还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通过动态图片、视频与文字的融合,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电子设备的各种阅读工具,如放大镜、书签等,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个性化的阅读环境。

当然,电子屏阅读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长时间阅读可能会对视力造成一定影响。但只要我们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注意用眼卫生,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改变生活。当古人对造纸印刷取代汉帛竹简感到疑虑时,纸质书的产生和阅读已变得不可逆转。同样,在人们对纸质书阅读抱有深深眷恋时,电子屏阅读已经悄然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滑动屏幕完成海量阅读,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如今电子阅读器经过不断的迭代更新,阅读空间更广,阅读方式更加优化,“屏幕如纸般洁白,笔触随心而动”,如此美妙的阅读体验,更让人难以割舍。

乱花迷人眼,心静好读书。无论甲骨还是竹简,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屏,阅读随时代变化的只是介质和方式,我们需要的仍是心灵上那一缕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