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是具有独特内涵的”
——读弗斯科·贾尼尼《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成就与挑战》
■李凯旋
弗斯科·贾尼尼是意大利政治活动家,意大利共和国前参议员,意大利参议院国防委员会前委员。贾尼尼以客观视角,着力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进行了分析,写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成就与挑战》。在书中,他通过翔实的数据,对中国的经济成就、工业发展、创新能力和脱贫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丰富了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对维护多极化时代的世界和平也具有重大意义。该书虽篇幅不长,但视野开阔,理论解析鞭辟入里,为国际社会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与成就的窗口。
“消除贫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关注、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而贾尼尼的观察则更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独特内涵。二战后,南欧的意大利、希腊,以及亚洲的泰国、韩国等多个资本主义国家也一度出现了“经济奇迹”。但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还包括政治、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的和谐发展”。其中,消除绝对贫困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绩,而贫困问题往往是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所忽略的。
在贾尼尼看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事求是制定的现代化目标之一。“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核心内容,就是反贫困。贫困不是社会主义。”或者说,消除贫困始终内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之中。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反贫困战略就不再局限于对贫困地区进行单纯的财政支持,而是开始提升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环境和个人发展的能力。贾尼尼提到,中国共产党并未满足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取得的脱贫成就,而是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十七大上又进一步丰富了小康社会的内涵。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再沿用“建设”的表述方式。经过持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贾尼尼认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社会主义中国在多个重要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都大大超越了2002年所设定的“小康社会”主要发展指标。
“中国共产党正在加快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贾尼尼亦注重探寻中国在相似的外部环境下于众多发展中国家中脱颖而出、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因。他审慎地分析道,这应在中国内部寻找,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所具备的特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陷入低潮,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也迎来“关键历史节点”。贾尼尼赞赏道,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否定市场经济改革的潮流进行了抵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选择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坚定地朝着所拟定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昂扬的、高水平的战斗力的秘密所在”。贾尼尼坦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唯心主义、存在主义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反空想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辩证唯物的。
贾尼尼指出,观察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要密切关注“中国共产党正在加快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具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崇高的执政目标、科学的执政理论、有效的执政方式、强大的执政队伍和广泛的群众支持等方面。其中,民主执政是构建有效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在贾尼尼看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刻体现了中国的民主思想,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口惠式“讨好”选民的做法存在本质差异。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亦是其治理能力与时俱进的重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世界意义与发展前景。当前,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式现代化在造福本国人民的同时,也为世界的和平进步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贾尼尼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影响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至少具备三重世界意义。第一是“丰富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致力于实现现代化但落后于中国的国家,通过与中国的交流合作,更易获得有意义的启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主要在于坚持发展的自主性,注重发挥人民的主体性,并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第二是“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贾尼尼认为,无意称霸的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成功,客观上“势必带来其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长。这种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增长,显然有益于世界和平”。第三是“鼓舞了处于低谷中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度陷入低谷。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提升,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性。这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积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贾尼尼还对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教条主义偏见进行了批驳。马克思、恩格斯因时代发展客观条件的制约,没能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作出系统分析,但他们晚年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也激励了东方落后国家仁人志士为实现跨越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奋斗的决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前提下对市场经济运用的广度、灵活度和效果”是卓越的。因此,贾尼尼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不仅是对马克思晚年“跨越论”假设的佐证,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谈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前景,贾尼尼坚信,处于百年变局中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难以阻遏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拥有“独特内涵”的关键所在,也是其在未来凯歌而行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