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烽烟岁月里的坚守贡献,抗战传奇中的家国大义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虹利 孟繁华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10-17 11:13:52

▲《神女》:叶梅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抗战传奇中的家国大义

——评长篇小说《神女》

■刘虹利 孟繁华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史由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与篇章构成,这是中国抗战文学始终涌动的情感热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叶梅的长篇小说《神女》问世,将长江三峡一带的抗战故事带入更多读者视野。

长江三峡雄奇险峻、壮观巍峨,既是当地人生活其中的地理空间,也被作家以拟人化笔触赋予精神意涵。作为三峡沿线地标性景观之一的神女峰,以其绰约仙姿带给人们母亲般的温暖,其高俊秀逸也吸引观者的神思从深谷向云端飞升。《神女》就通过一只神奇而美丽的凤鸟,带读者俯身从中国版图上发现长江三峡这一独特的“地方”,走近男女主人公覃义蛟、凤娘,理解烽烟岁月里三峡人民的坚守与贡献。

《神女》采用了家族叙事的框架,将官渡口覃九河帮主一家作为战时中国社会的缩影。覃家兄妹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大哥覃佑蛟持守家业,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二哥覃远蛟有地下革命工作者及川军司令部参谋的双重身份,他的“妻子”秋芳也是中共地下党员;三哥覃义蛟作为三峡百姓中的一员,在长江水道来回奔波、支援抗战;小妹覃玉蛟投身战地医院,她钟情的营长周捷则在抗日战场英勇杀敌、身负重伤。这些人物的行动勾连起武汉会战、常德保卫战、长江大抢运、巴东大轰炸等重大战役和重要事件,显示出不同身份、立场、阶级的中国人在抗战救亡时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小说既写历史事件的厚重,也写父子亲情、儿女情长,通过凤娘、豆腐店绣儿、杜先生等人物坚韧的生活态度,表现战时大后方百姓的悲欢离合。

小说情节凸显地方文化和民间传奇的因素,人物形象塑造也能看出民间文学和古典小说的影响。如核心人物覃义蛟,姓名中就有谐音“情义”,他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也与义气、道义相关。他是水中“蛟龙”,有着与生俱来的踏浪长江的能力,让人想到《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铁道游击队》中“扒火车、炸桥梁”的游击队员,《林海雪原》中的雪上飞、滑雪奇侠杨子荣。与他们不同的是,覃义蛟的个性、风采由长江三峡独特的地理空间与生存方式形塑。身为船民,在长江三峡的险滩密布中,他既敬畏自然又不惧风浪,非得同舟共济才能险中求生,因此造就了小说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兄弟情义和侠肝义胆。也是在战火的淬炼中,覃义蛟懂得了个人行动与家国大义密切相关,与保卫三峡、保卫长江、不当亡国奴密切相关,其精神成长让人信服。

在《神女》中,无论是叙事视角、风景风情,还是故事中的民间传奇、百姓情感,都显示出三峡特质,拓宽了抗战书写的地理空间和文化维度。江水浩荡奔流入海,又化作风雨雷电,回到高山峡谷,正如故事中的凤鸟飞去又飞回——只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立足大地、勇毅前行,凤鸟就将以坚韧的生命力一次次在绝境中涅槃重生。抗战中的浴血奋战如此,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浑厚绵长、弦歌日新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