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方寸藏乾坤,棋语悟人生:展现立德为先、修身为本价值取向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闫永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11-23 09:19:14

方寸之间悟哲理

■闫永春

象棋自诞生之日起,与军事就有着密切关系。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恰如古战场的两军对垒;车马炮卒的排兵布阵,正是古代战争形态的微缩模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丽画卷中,象棋文化以其独特魅力熠熠生辉。在方寸之间的棋盘上,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

方寸藏乾坤,棋语悟人生。中国象棋协会顾问陈章元撰写的《棋语人生》(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25年10月出版。该书分为棋子、棋理、棋德3部分。从“子”到“德”,展现的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立德为先、修身为本”价值取向。该书不仅将象棋原理与人生智慧、军事谋略熔于一炉,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透过棋盘上的纵横捭阖,投射到广阔的人生舞台上。

全局一盘棋。中国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书中对全局与局部关系的剖析,让人印象深刻。在军事上,指挥必须把握战略全局,同时又不能忽视关键局部的战术执行;在棋盘上,高手既要关注全盘棋子配置,又要审慎处理每步棋的具体走法。“全”既有内容上的全面之涵,又有目标追求上完全之意,还有空间上广大、无限之蕴。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全局一盘棋”,重在强调各要素之间的整体配合,揭示发挥团体作用更有利于成功的内在规律,也体现着系统思维的力量。身处“局”中,没有“局外人”,无论是“士”还是“帅”,都要聚焦全局,从核心利益出发,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同向发力。何事当兴当废,何事该急该缓,要放到全局中去考量。

谋定而后动。纹枰对弈,是谋略的角逐与智慧的较量。凡欲兴作其事,必须谋虑其始。做事提前筹划考量,做到胸有成竹,机遇来临时才能有所准备和把握。在军事领域,谋的作用至关重要。谋是胜战之要,兵无谋不战。《孙子兵法》开篇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兵者”进行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就是“谋”。孙子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即百战百胜并不是最高明的,通过“谋”就让敌屈服才高明。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事不前定,不可以应猝;兵不预谋,不可以制胜。这些都充分说明“不谋而定,后患无穷”。当然,只进行谋不行,只有谋也不行。

先为不可胜。“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本方能致远。下棋讲先存根地,然后再图全局。在棋盘上,这体现为构建稳固的防守体系,先站稳脚跟不给对手可乘之机,同时耐心等待对手露出破绽。这种智慧,与兵法中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都有相通之处。固己,不是躺平、避战;攻人,不是盲动、蛮干。强调慎战,不是惧战;强调稳妥,不是保守。一个人如果怕变革、怕风险、怕担责任,就会不敢拍板、不愿作为、不善求新,也就没有“攻”的目标和策略,即便一时守得牢固,也很难长久。在个人发展上同样如此,当我们专注于提升自身能力、筑牢人生根基时,就是在践行“先为不可胜”的哲学。练好内功、静心等待不是消极无为,而是在积极准备、提高自己中捕捉机会,以取得理想战绩。

入局切莫贪。在任何棋局中,一旦贪图吃子,便容易落入圈套。棋局中的布局复杂,陷阱众多,诸如弃子飞刀、围魏救赵、金蝉脱壳等策略。面对诱惑,哪怕是顶尖高手,只要为之“心动”,必然中招而败。人的一生中,会涉足诸多“局”,面临形形色色的诱惑,既有不动声色的,也有错综复杂的。如果想要占便宜恰好具备条件,想要满足私欲恰好遇到机会,这些“恰好”往往就是精心布下的“局”。因此,《孙子兵法》提出“利而诱之”。人不能做贪欲的奴仆,必须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才能守住尊严和品格。

象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方寸棋枰间承载着“全局在胸”的宏阔、“棋看五步”的远见、“落子无悔”的诚信、“入局勿贪”的警示等诸多哲理与智慧。本书并没有简单地将象棋原理生搬硬套到人生指导、军事谋略上,而是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为人处世的态度,构建了一座贯通棋理与人生、军事的文化桥梁,值得读者去读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