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阅读之美来自思想:通过阅读反思,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丁晓平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11-23 09:33:23

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朱永新《阅读之美》有感

■丁晓平

“通过阅读,与那些最伟大的思想、最伟大的智慧对话,不仅是个人精神成长的必修课,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路径,不仅机器无法替代,人自己也无法代替别人进行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的朱永新,20年如一日倡导并推广全民阅读。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与朱永新的相识,自然源于阅读的缘分。起初,我通过媒体关注到他关于教育理念的一些创新实践,心生敬仰;随后,在微博上偶然看到他推荐我的作品《红船启航》和《人民的胜利:新中国是这样诞生的》,深受感动。再后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一次会议间隙,我们有幸偶遇,自此便在阅读与写作上有了交集。前不久,我将新作《靠什么团结 凭什么胜利:中共七大启示录》送他批评指正,他也回赠了自己的新作《阅读之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生于教师之家的朱永新,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热爱阅读。阅读,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成就了他的人生。正是如此,身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的他竭忠尽智、孜孜以求地推广全民阅读。

就《阅读之美》这部著作来说,它不仅向人们揭示了阅读之“美”的奥秘,而且它本身的创作与设计也处处体现着“美”。从创作层面来看,这本书汇集了朱永新近30年对阅读的深刻思考。书中既有令人茅塞顿开的哲理智慧,也有源自基层的动人故事。不少内容,都是他精心挑选的经典格言和经典案例。阅读之时,我深感这是一部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亲和力。

从设计上来说,这是一本文字与绘画巧妙结合的“智慧之书”,浓缩了“三个100”——以100句阅读经典语粹作为纲领,配上画家王绍昌100幅以阅读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同时讲述了陶行知、周国平、冯骥才等100个中外人物的阅读故事。在这100个人物中,有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也有普通的学生家长。文字短小精悍、自出机杼,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内容见人见事、生动活泼,仿佛“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悠远无声的绘画和令人深省的阅读故事,让我们从不同视角体会到阅读之“美”。

如今,全民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热词。不过在我看来,在网络、视频、AI等冲击下,阅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有识之士呼唤人们要更加重视深阅读和经典阅读。

当阅读被视觉的消费、网络的狂欢等感官刺激取代时,很可能导致思维能力的下降和想象力的沉沦,阅读之美也就无从谈起。正是带着这种忧患意识,朱永新秉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务实精神,努力以教育推动阅读、以阅读推进教育,实现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和心灵互动,启示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阅读之美来自哪里?读了朱永新的《阅读之美》,我得出的结论是——阅读之美来自思想。在他看来:“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阅读是帮助我们看自己的镜子。”他深信,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人不是被动地接受书籍的。”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与那些伟大的书籍对话,汲取大师的人生智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善于怀疑,警惕自己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掌握这两点,真正成为书的主人,自然就能正面发挥阅读的价值,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阅读就像爬山,不怕慢,就怕站”“校长的书柜里装着学校的未来”“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这些散发着思想之光的句子,读起来怎能不令人眼前一亮?这可能就是《阅读之美》的“美”。朱永新站在“精神之美”“氛围之美”“成长之美”“经典之美”4个维度,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格局,分别从“阅读观点”“阅读推广”“书香中国”“书香校园”“阅读与成长”“儿童阅读”“经典阅读”“阅读方法”8个方面,深度阐释和解读了阅读的价值所在。

阅读有哪些价值呢?朱永新在做好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其自身读书、成长的心路历程和深耕新教育20余年的扎实实践,为我们鲜明又简洁地揭示了答案——阅读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使人认识自我、助人发现榜样、保持内心安宁。

“读书,不是我们无奈的选择,也不是用来打发无聊的光阴;读书,本来就应该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朱永新告诉我们,“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我们只有真正让阅读变成生活方式,才不会在各种诱惑中迷失,才能在奔波劳碌里找到自我的坐标,无论遇到什么风浪,始终能平静从容地傲然屹立。”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