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溯源析理述清风
■胡宇萱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驰而不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防科技大学李志远、乔玉婷合著的《党的作风建设十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书,聚焦党的作风建设,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作风建设的实践脉络和历史经验,剖析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作风建设的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持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不同时期形成并完善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科学理论。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提出“两个务必”等,解决了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作风建设呈现新局面;新时代,我们党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深化政治整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该书绪论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系统梳理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取得的成就、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等,在全书中起总领作用。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该书第一讲围绕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第二讲从作风问题的反复性和顽固性、党的作风建设任务的繁重性,分析作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思想作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该书第三至第六讲,分别围绕思想作风、党的“三大作风”进行阐述,强调新时代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现实紧迫性。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党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的重大举措,不仅整顿了干部队伍作风,重塑了党和政府形象,更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书第七讲、第八讲,深入解读我们党通过坚决查处纠治“四风”问题、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解决党自身的问题,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该书第九讲,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引领示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带头转作风、正风气,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作为锤炼党性的重点内容。该书第十讲,分析党性的重要性,阐述我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忍执着。
全书共计27.9万字,既有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百年探索的历史轨迹,又体现新时代党推进作风建设、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脉络。书中主要观点包括:
其一,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作风建设视为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障。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仍需继续弘扬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三大作风”理论。从延安整风运动的自我革新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优良作风始终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其二,作风建设体现了党勇于推进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一个先进的政党要有自我净化能力,要有不断增强免疫力、不断自我提高的能力。只有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己,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党才能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其三,作风建设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影响和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性力量。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坚持人民立场,树牢群众观点,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其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在提高认识、增强党性、规范权力运行、从严监督执纪、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到位,推进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纵观全书,作者不仅系统总结了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而且立足时代方位和历史使命,阐述了进一步抓好作风建设的实践举措,相信能给读者以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