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蔡申熙: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军事家

来源:中共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4-24 16:32:37

蔡申熙(1906—1932),原名蔡升熙,湖南醴陵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师参谋长。后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曾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十五军军长、红四军第十师师长、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红二十五军军长等职。1989年被中共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军事家之一。

1906年2月12日,蔡申熙(原名升熙,曾用名申西等)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王仙镇。1922年入醴陵县立中学读书,带头抵制洋货,投入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军校教导团任排长。1925年2月,蔡申熙随教导团参加平定陈炯明叛乱的第一次东征,经历了夺淡水,攻平山,大战棉湖、河婆,占领兴宁、梅县等战役。6月,回师广州,参加了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7月初,黄埔教导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蔡熙任该军第一师营长。10月,参加了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惠州战役。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蔡熙退出第一军,调至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张发奎部任营长。7月,随部队参加北伐,在北伐军中任团长。亲率所部浴血奋战于攻打汀泗桥、贺胜桥的战斗,为第四军赢得“铁军”之誉立下汗马功劳。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随即出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参谋长。后随起义军南下,辗转到达广东。12月,参加张太雷、叶剑英、叶挺等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蔡熙成为被通缉对象。他筹措路费辗转来到上海,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被安排到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是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的得力助手。

1928年11月,蔡熙来到江西南昌,任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构省委军委组织系统,重新恢复与赣南苏区的联系。1929年春,以省委军委巡视员的身份,策动和发起了吉安起义。1929年下半年,在吉安东固地区创建了一块巩固的根据地,成就“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的大好局面。

打一枪换个地方,是蔡熙这段时间工作的特点。他在每个地方的工作短则三两个月,长的不到半年,但是电光火石之间,他都发挥了起死回生、扭转时局、打开局面的作用,显示了其独谋善断、卓有成效的领导能力。1930年6月,中央军委在武汉成立长江办事处,正在中共江西省委任军委书记的蔡熙被调往武汉,在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和党的长江局军委工作,任军事部部长。后来,蔡熙受命将长江局的军事工作移交给周以栗,自己赶赴鄂东南,指挥阳新、大冶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的武装斗争。

熙来到阳新后,要求组建新军。鄂东特委经过研究,决定将阳新县沿江游击大队划归蔡熙指挥。随后,又请示党中央,决定将红八军第四、五纵队也划归蔡熙指挥,组建新军。接着,蔡熙率部队200余人过长江与四、五纵队汇合。蔡熙和陈奇、黄刚共同指挥这支汇合后的部队,从1930年9月26日起,在20天内,打宿松、攻六村、战广济、下漕河、取英山,连战皆捷。10月16日,在黄梅县考田山冲吴祥村,召开了万人群众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正式成立,蔡熙任军长,陈奇任政委,下辖第一、二两个团,有战斗员2000余人。红十五军经过整训后,再次出击攻打梅县,夜袭蕲春,东进皖西。后将英蕲独立一师第五团正式编入该军。

1930年11月初,国民党开始准备对苏区进行第一次反革命“围剿”。此时,在黄(梅)、广(济)地区活动的红十五军被列为首先“拔除”的重点。蔡熙、陈奇等分析形势,决定率队离开蕲黄广地区,北进与红一军会合。但由于通讯条件差,两军行动路线错过,会合计划未能实现。红十五军到了豫皖边地区,攻打皖西重镇金家寨未果后,部队向黄麻地区西进。红十五军离开蕲、黄、广长途转战,来到黄麻地区时,人困马乏,仅有千多人枪,弹药十分缺少。时已寒冬,许多指战员身着单衣、脚穿草鞋。在这种情况下,蔡熙率领全军,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紧密配合地方武装,避敌锋芒,攻其虚弱,予敌军以重大杀伤。12月下旬,敌人大举攻入根据地中心——黄安七里坪。红十五军在10倍于己的敌军面前,经过两个昼夜的激烈阻击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成功掩护鄂豫皖特委机关向东转移。

1931年2月上旬,红十五军到达鄂东北的福田河,与红一军会师。两军在商城南豁的长竹园合编为红四军,军长邝继勋,参谋长徐向前,下辖第十、十一两师,蔡熙任第十师师长,许继慎任第十一师师长。

1月下旬,根据特委决定,红四军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以红十师围攻麻城磨角楼据点,歼敌夏斗寅部1个营,缴枪数百支。接着,蔡熙又率领红十师围攻光山县南部敌之重要据点新集,用坑道作业爆破攻城,指战员乘着弥漫的硝烟冲入寨内,全歼守敌千余人。新集攻克,打通了鄂豫边和商南根据地的交通路线。不久,新集便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2月,中共鄂豫皖特委和军委正式成立,蔡熙任特委委员、军委副主席。

鉴于敌人的“围剿”尚未彻底打破,特委决定向敌发动新的攻势,命红十一师向平汉线信阳至广水段出击,先后袭占李家寨和柳林车站。国民党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急调花园、小河溪一带的守军岳维峻第三十四师反扑。3月上旬,岳维峻率部趾高气扬进驻孝感县的双桥镇。红十师、红十一师乘敌立足未稳,分别从50里外奔袭双桥,先歼敌一个团,占领了外围阵地。此役,蔡熙在前沿阵地指挥战斗,被敌人的机枪打中右臂,左腿也负了伤。他一边让人包扎,一边继续指挥,直至战斗胜利。

熙负伤后,离开红十师进行治疗。1931年5月,根据中央决定,撤销鄂豫皖特委,组成中央分局,蔡熙为中央指定的分局委员之一,并担任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这时,他的伤势基本好转,主动提出:“我虽然手不能拿枪,脚还能走,口还能讲,可以给我一点适当的工作。”于是,组织上调他到刚改建的彭(湃)杨(殷)军政学校担任校长,为培养红军军政人才作出了一定贡献。

1932年春,蒋介石准备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反革命“围剿”。中央分局急促蔡熙赶往皖西前线指挥,蔡熙昼夜兼程赶到前线,解红二十五军之危。但当他赶到霍丘时,红二十五军的守城部队1000多人在与敌血战5个昼夜后,几乎全部损失,仅军长邝继勋及少数人脱险。邝继勋因此被撤职,蔡熙接替红二十五军军长职务。

6月,蒋介石调集30余万兵力,另配4个航空队,开始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4次反革命“围剿”。在此次反“围剿”行动开始时,张国焘主张“坚决进攻的战略”,命令部队出击平汉线,“准备与帝国主义直接作战和准备夺取武汉,完成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徐向前、蔡熙坚决反对,建议停止进攻作战,主力积极进行反“围剿”的准备。但张国焘仍坚持自己的决定,要求红军围攻敌占城市。于是,红军以4个师的主力屯兵敌人坚固设防的麻城城下,久攻不克,与敌相持一个多月。9月1日,胡山寨战斗打响,红军经5天激战,歼敌两千,但仍不能退敌。9月9日,敌人占领新集。至此,张国焘倾全力堵击敌人的方针,彻底宣告破产。

9月底,红四方面军由燕子河出发,计划下英山,过黄麻地区,越平汉路向西转移。蔡熙率红二十五军在后面掩护。10月8日,红军主力抵达黄安县河口镇地区,与胡宗南的第二师、俞济时的第八十八师遭遇,敌军在死伤2000人后退到河口固守。9日下午,敌人又加派整编后的第二师,从东面配合夹击,战斗激烈展开。蔡熙率领红二十五军在河口至冯寿二一带阻敌,指挥所设在仙人洞,激战两个昼夜,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坚守住阵地。

10日上午,红二十五军三面被围,情况十分危急。蔡熙指挥部队与敌人苦战,相持到中午。他命令主力向新阵地转移,自己则率领小分队阻击敌人。警卫员见敌人快扑到跟前,几次要求他退下火线。他坚定地说:“队伍还没全部撤到安全地带,我不能走!”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他咬紧牙关,捂住伤口,坚持指挥战斗,最后昏倒在地。苏醒后,他躺在担架上,仍不忘指挥战斗,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6岁。

蔡升熙是1989年中央军委认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是我军最年轻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