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国(1912—1941),原名焦守健,化名苏一华、肖实,河北省饶阳县人。1925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立第一高小。在校期间,他思想进步,受到担任教师的共产党员王耀郁的影响,树立了为革命献身的志向。不久,焦建国成为一名共青团员。1926年,他组建起了饶阳县第一个团支部,并任团支部书记。1927年秋,焦建国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农学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2月7日,为纪念“二七大罢工”6周年,焦建国组织学生举行罢课和游行示威,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严守党的秘密,顽强地同敌人展开斗争。当敌人要用竹签对他行刑时,他以轻蔑的口气说道:“你们钉得还不行,我自己钉给你们看看。”说着,对准凳子上的竹签用力戳下去,敌人被吓得目瞪口呆。
1929年,焦建国出狱后,回到家乡饶阳县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担任中共河北省委交通员。1934年9月,化名肖实来沧州恢复党的组织,重新组建了中共津南工委。
1937年“七七事变”后,焦建国任中共饶阳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他先后建立了抗敌后援会、抗日救国会等群众团体,通过办师资培训班、发行《民声报》、开书店、建剧团,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同年冬,他以自己组建的饶阳抗日自卫队为基础成立了人民抗日自卫军。由于他的出色工作,饶阳县被中共冀中区委誉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模范县”。1938年底,调任中共献(县)青(县)沧(县)交(河)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兼任抗日自卫军18大队政委。他带领军民拆铁路、截火车、炸碉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41年春,焦建国在沧县召开四县干部会议时,突遭敌重兵包围。他指挥抗日自卫军18大队与敌人展开激战,掩护与会干部安全转移。最后撤离时,他突然发现中共冀中地委女巡视员刘光鉴倒在地上,急忙返回将刘光鉴扶起。这时,敌人又紧紧追来。他一把推开刘光鉴,高喊:“小刘快走!”刘光鉴脱险了,他却不幸被敌人击中头部,牺牲时年仅29岁。
焦建国牺牲后,当地党政机关和抗日自卫军18大队为其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为了纪念焦建国烈士,冀中区党委和行署(冀中三专署)根据群众要求,决定把他战斗工作过的青(县)、沧(县)、交(河)、河(间)一带划出一部分区域,在四县接合部成立了以焦建国烈士名字命名并以杜生镇为中心的建国县(1959年4月24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调整行政区域时撤销了建国县,将其所属分别划入河间、沧县、献县)。党组织派焦建国烈士的三弟焦守信到建国县,继续领导当地军民进行抗日救国活动。在抗战时期,这个不足20万人口的小县,是冀中平原上斗争最艰苦的地区之一,对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焦建国兄弟四人,在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下,他协同大哥焦守成一起进行革命斗争,从而影响三弟焦守信(又名焦石)、四弟焦守封(又名焦星耀)在1930年前后走上革命道路,被誉为“焦氏革命四兄弟”。2015年7月,焦建国烈士入选100位河北抗日根据地杰出共产党人名录。2015年8月24日,焦建国烈士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