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抗联英烈宋铁岩:投笔从戎为家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
在位于辽宁省本溪县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内,有一套孩童使用的小桌凳,桌面已被磨得发亮。这套小桌凳陪伴抗联英烈宋铁岩度过了年少时光。
宋铁岩,原名孙肃先,1909年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28年,他考入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创办“秋声书社”,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
1931年春,宋铁岩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率北平学生请愿代表团赴南京国民政府请愿,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被捕入狱。
1932年秋,宋铁岩受党组织委派返回东北从事抗日活动。1933年,他与曹国安打入伪吉林省铁道警备第五旅十四团迫击炮连内部,领导全连官兵武装起义,举旗抗日,后被编入杨靖宇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迫击炮大队,宋铁岩任大队政委。
此后,由杨靖宇领导的南满游击队先后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宋铁岩均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为了正确处理军政、军民关系,严明部队纪律,宋铁岩制定了系列奖惩条例,主持印发了《反日民众报》《人民革命画报》等宣传报刊,让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号召广大群众投入到反日救国运动中来。
1936年,杨靖宇召开抗联一军西征军事会议,决定由宋铁岩率领一师组成西征部队向西挺进,与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党中央取得联系,配合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抗日。同年6月,宋铁岩率领西征部队400余人,昼伏夜行,隐蔽行军,仍然被敌军发现。敌军调动大批兵力围追堵截,部队弹尽粮绝,被迫撤退。回师途中,宋铁岩伏击追兵日军金田中队,歼敌50余人。
1937年2月11日,日伪军包围了位于本溪县和尚帽子山的抗联密营,正在此养病的宋铁岩指挥战士奋起还击,冲出包围圈后,他命令一部分队伍先撤,自己带领几名战士留下掩护。在掩护撤退途中,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宋铁岩牺牲后,战友将他的遗体匆匆掩埋,由于山林地势复杂,时至今日,宋铁岩的遗体仍未被找到。1985年9月3日,本溪县人民政府在宋铁岩牺牲地和尚帽子山上建立了宋铁岩烈士纪念碑。2014年9月1日,宋铁岩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