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孙铭宸:毁家纾难,在辽东地区最早竖起抗日旗帜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7-18 15:11:29

孙铭宸,别名孙耀祖,字光烈,号勤廷,1892年10月25日生于辽宁省清原县中寨子村一个满族中农家庭里。为人忠诚,性格也很豪爽。1917年,从辽宁兴京(今新宾)县立二部师范学校毕业。从1918年起,在兴京县内各小学任教员、校长达十年之久。因为他办学办得好,乡亲们都夸他,还送给他一块写着“热心教育”的匾。1928年调任清原县教育局学务委员。1930年,又被任命为清原县县志调查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许多志士仁人揭竿而起。孙铭武、孙铭宸是同胞兄弟,又都是有民族气节的抗日爱国人士。孙铭宸协助其兄创建辽东血盟救国军,在辽东地区最早竖起了抗日的旗帜,打响了辽东抗日救国斗争的第一枪。为了扩大救国军的力量,孙铭宸和张显铭等人跑遍了兴京、柳河、通化和桓仁等地,秘密联系各界人士一起抗日。到了1932年初,救国军已经发展到了一千多人,并且重新整顿了队伍。孙铭宸到处奔波给救国军筹集资金买武器,还偷偷把这些武器运到救国军驻扎的地方,让这支抗日武装更加强大。后来,救国军两次成功击退了日军和伪军的联合“围剿”,直接威胁到了辽东地区的伪满政权。

孙铭武被害后,孙铭宸带领余部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被委任为第六旅旅长,在新民、清原和沈海线上不断出击敌人。1932年5月起,第六旅先后七次攻打清原,还突袭了清原的日本守备队以及英额门附近的日伪军。他们袭击斗虎屯车站,烧毁铁路桥梁和站房,切断日伪军的电话线。同时,他们还收编了伪公安队、商团队、山林队和民团,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这些行动让日伪军吓得不敢出城,整日提心吊胆,不得安宁。

1932年10月,敌人调集重兵“围剿”,日军高波兵团朝着东边道发起了猛攻。激战三昼夜,第六旅因寡不敌众,被打散,不得不分散活动。孙铭宸次年年初秘密去北平,向东北抗日救国会汇报军情。在孙铭宸的提议下,重新组建了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救国会拨给大批枪械弹药,委任孙铭宸为三军团总参议兼第4梯队司令官,以前方督导官名义返回东北,秘密联络恢复抗日队伍。

1933年2月8日,孙铭宸从北平出发,化装成劳工从天津乘船去大连。不料,船行驶到大连海面时,被日本水上警察截捕。在狱中,他多次经受敌人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痛骂倭寇侵华罪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遂遭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