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马石山十勇士”:“四进三出”包围圈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刘彬 周一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10-01 09:58:59

“马石山十勇士”:

“四进三出”包围圈

■刘彬 周一

1942年,敌后抗战处在最困难时期,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频繁“扫荡”。11月8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赴烟台召开作战会议,随后调集日伪军2万余人,在舰艇和飞机的配合下,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展开拉网合围式“扫荡”。

当时,胶东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只有1.4万人,从兵力、装备对比上明显处于劣势。在获得敌情后,胶东军区迅速作出隐蔽转移的决定,并制订具体的行动部署。在日伪军大部队到来前,马石山附近的党政军机关、兵工厂、医院和部分群众已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保存了有生力量。

扑空的日军将魔爪伸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在多个村庄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惨案。11月23日傍晚,数千名未能及时转移的群众被围困在马石山区。日军在山下燃起层层火堆,布置密集岗哨,群众陷入绝境。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10名八路军战士出现在群众面前。他们是胶东军区第5旅13团7连2排6班的战士,几天前奉命前往东海军分区执行任务,归队途中恰巧经过马石山。面对群众的危难,他们毅然决定留下来,先帮助群众突围。

夜色中,班长王殿元一边安抚惊恐的群众,一边组织研究突围方案。经过侦察,他们决定利用敌人包围圈大、兵力较疏且敌明我暗、我军善于夜行等有利条件实行突围。

深夜,王殿元和战士们把第一批群众分成两队,顺着山沟向预定突围的沟口转移,护送200余名群众顺利突围。紧接着,他们第二次进入敌人包围圈,又找到海阳县100余名群众。当得知山上仍有大批群众被困时,王殿元将9名战士分成3组,自己带领一组趁敌哨兵不备,开辟新的突破口,引导群众突围。其他两组则收拢零散群众,组织他们从第一个突破口成功突围。

随后,战士们再次返回山上会合,带领第三批数百名群众陆续赶到第一个突破口。此时,敌人发现异常,立刻鸣枪赶来。王殿元率队向敌人发起冲锋,成功掩护群众突围。战斗中,一名战士牺牲,王殿元和王文礼受伤。

正准备撤离时,听说还有不少群众被围困在马石山西南侧山沟,王殿元带着8名战士毫不犹豫奔了过去。转移途中,他们与20余名敌人遭遇。战士们的子弹已所剩无几,身体也极度疲惫,但为了给群众争取更多的转移时间,几名战士仍端起刺刀跑向相反方向,吸引敌人火力。他们且战且退,最终登上马石山西侧峰顶。

24日上午,他们依托几处天然岩石顽强战斗,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战斗到最后,只剩下王殿元和两名战士。当敌人再次冲上阵地时,他们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被困群众获救,10名战士长眠于马石山。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10名战士的姓名未能全部查证。其中,已查证的7名战士分别是王殿元、赵亭茂、王文礼、李贵、杨德培、李武斋、宫子藩,还有3名战士的姓名至今无人知晓。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光辉名字——“马石山十勇士”。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四进三出”包围圈,以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大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