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升勋(1907.10—1942.12),山东昌邑卜庄镇大陆村人。1924年考入青州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6年10月毕业后,回到家乡小学任教。他满怀救国救民的热忱,一方面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革命道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广泛结交进步青年,一起谈论时局,共商救国救民大计。他学识渊博,主持正义,大家都乐于同他交往。
此时,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北伐军所到之处,农民运动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陆升勋受此启发,设想也在本村创办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反抗封建军阀和地主豪绅的统治和压迫。不久,他在家中临街的堂屋里创办了昌邑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大陆村农民协会。该协会以维护贫苦农民的利益为宗旨,吸引了许多参加者,会员由最初的几人很快发展到100余人。他向会员们讲授革命道理,组织起来抗粮、抗捐、抗税。有时,组织会员肩扛大刀、长矛、猎枪到集市和庙会游行示威,沿途高呼“打倒列强”“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从此,农民们有事都去找农民协会,而不再求旧政府地方官员和封建族长。这一现象,同时警告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恶霸地主和土豪劣绅,但也触怒了地方贪官污吏。他们强令解散农民协会,并对陆升勋进行通缉。在此情况下,他被迫离开家乡,转移到潍北一带活动。大陆村农民协会也暂时停止活动。
1929年,中共寿光县委遭敌破坏。为躲避敌人追捕,县委委员赵一萍暂到昌邑、掖县一带活动。1935年,经赵一萍介绍,陆升勋到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爆发后,陆升勋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改农民协会为“青年夜校”,组织学员学文化、学知识、唱新歌、编演文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同时,还利用同学朋友关系,到柳家、丰台、刘庄等村相继办起“青年夜校”。1937年10月,为了推动国民党政权真正抗日,中共昌邑县委密派陆升勋和部分“民先”队员参加国民党昌邑县政府为组织区“民团”而举办的“抗日干部训练班”。他以训练员的身份,宣传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结交真心抗日的先进分子,还在训练班上公开指责反动教官打骂训练员的恶劣作风。因此,他被打军棍后赶出训练班。
1938年2月,中共鲁东工委书记季方华在昌北、潍北组织发动武装起义。陆升勋带领本村及周围村庄30余名有志青年参加了瓦城起义。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成立后,他任特务中队队长。3月26日,七、八支队在瓦城会师。4月4日,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成立,他任特务大队队长。随后,他跟随七、八支队东征西战。1938年12月,七、八支队编入山东纵队,他任山东纵队特务团团长。1939年10月,任鲁中第二军分区(沂鲁军分区)司令员。其间,他经常带领武装工作队深入基层,指导县、区抗日政权建设,动员青年参军,组织民兵和发展生产等工作。
1940年9月,山东纵队再次整编,陆升勋任一支队副司令员。1941年10月,到山东分局与八路军一一五师合办的高级党校学习。1942年3月学习期满,他任沂蒙专署专员。到任不久,日军对沂蒙山区开始大规模“蚕食”“扫荡”。他深入村庄,指导群众坚壁清野,开展艰苦的反“蚕食”、反“扫荡”斗争。
1942年10月10日,陆升勋奉山东军区命令,赴胶东军区任副司令员。他率部从新泰出发,同行的有山东分局组织部部长李林、社会部部长刘居英等领导干部以及护送部队百余人。当时,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式“扫荡”,沿途环境十分险恶。他们夜行昼宿,于12月8日进入莱阳县东北方向的山道,因路途不熟,在一个山沟里转了几个小时,于次日拂晓到达孙家夼。黎明时分,四周突然响起枪声,村子已被日伪军包围。陆升勋率护送部队与敌激战一个多小时,大部分同志突出重围。他与其他35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陆升勋名列其中。
(张葆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