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马耀南:投笔从戎、赤诚报国

来源:淄博市政协网站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10-14 13:41:19

马耀南,原名马方晟,山东省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今属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1902年7月16日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马耀南自小聪慧好学,7岁入私塾,后考入周村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受“五四”爱国热潮的激励,广泛阅读进步书籍,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学。

在校期间,马耀南被选为北洋大学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市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他信仰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加了国民党,并被选为天津市第二区国民党党部负责人。193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马耀南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与进步同学一起组织“反日会”,到街头、农村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

1930年,马耀南以天津学界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倒蒋(介石)运动。同年,国民党以“亲共反蒋”的罪名开除了他的党籍,并下令通缉。他决定摒弃国民党,走“教育救国”的道路。1933年,被长山县的乡绅们联名邀请回本县,出任长山中学校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经中共党员林一山介绍,马耀南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共山东省委在制定抗日武装起义计划时,将长山中学作为重要的据点,先后派共产员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到长山中学,成立了姚仲明为组长的中共长山中学特别党小组,直属省委领导。一批中共党员在该校担任教员,培养训练抗日干部,组织发动长山地区民众抗日。马耀南以教学改革的名义对课程进行调整,大量充实抗战救国的内容;又以办民众夜校的名义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由共产党人讲授军事、政治课。后来,其中不少人成为武装起义的骨干和附近各县的抗日积极分子。

1937年12月24日,日军轰炸长山县城,国民党军政人员弃城南逃。长山中学党小组当即决定赴黑铁山举行武装起义,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3天后,马耀南料理完学校善后事宜,赶到黑铁山,参加了第五军并任临时行动委员会主任。

1938年5月,马耀南在邹平城主持成立邹平县抗日民主政府。6月16日,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同年12月,部队改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马耀南继任司令员。第三支队以邹平、长山两县为根据地,纵横驰骋,打击日寇,历经几十次大小战斗,开拓了邹平、长山、齐东地区的抗日局面。1939年1月,经郭洪涛、霍士廉介绍,马耀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马耀南指挥果断,作战勇敢,一生指挥过大小几十次战斗,战绩卓著。1939年6月6日,为打通清河抗日根据地与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他指挥了刘家井战斗,歼敌800余人,重创日军。7月21日,部队突围转移至桓台县牛王庄。翌日拂晓,因汉奸告密,突遭日军包围。马耀南突围至大寨村头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

(资料来源:淄博市政协文史资料第十一辑《百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