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国际军事比赛-2021”回眸:砺刃赛场卫和平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周 强 陶 然 钱晓虎 李姝睿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1-09-09 07:02:48

砺刃赛场卫和平

——“国际军事比赛-2021”回眸

■周 强 陶 然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李姝睿

上图:中国参赛队在比赛中。解放军报记者 王 俊摄

俄罗斯莫斯科,阿拉比诺靶场深处,硝烟四起;中国新疆,库尔勒某训练基地,战车轰鸣……

9月4日,为期14天的“国际军事比赛-2021”落下帷幕。今年,来自俄罗斯、中国、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77支代表队,围绕34个比赛项目展开角逐,参赛人数逾5000人。在疫情防控形势仍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今年我军不仅恢复在国内承办赛事,而且进一步开放办赛,并扩大参赛规模,使参赛军兵种首次实现全覆盖。除国内承办3项比赛外,我军共派出17支参赛队共700余名官兵出国参赛,圆满完成了赛事任务。

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国际军事比赛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开放型国际军事交流合作平台。纵观赛事的成长之路,有什么已经改变,有什么没有改变?这些变与不变之间,留给了我们一连串的收获与思考。

变的是比赛项目

不变的是实战追求

变化,是战场永恒的规律。

“砰砰……”在“晴空”项目第二阶段赛场,远处山谷里不时传来一阵阵高射机枪射击的回声。这是今年“晴空”项目比赛规则中新增的内容——高射机枪射击。

“引起‘晴空’项目内容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为了不断适应实战的需要,符合陆军防空兵训练的实际需求和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同时,国际军事比赛本身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项目设置要根据实际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晴空”项目设计者、俄罗斯队裁判谢尔久克上校表示。

水无常形,战无定法。自国际军事比赛创办以来,不仅不少项目对比赛规则、流程等进行了调整,同时还新增了“子午线”“萨彦岭行军”“战术射手”等实战性极强的比赛项目。

“国际军事比赛的准备工作和战斗训练是不可分割的。”“国际军事比赛-2021”总裁判长亚历山大·佩里亚杰夫称,所有比赛都有军事考核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脱离实战的训练。

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西萨彦岭山区,平均积雪深约3米、温度在-15℃至5℃之间,来自7个国家的参赛队在这里度过了两天一夜。在“萨彦岭行军”项目中,恶劣的自然环境模拟的是真实残酷的战场环境。越野滑雪、雪崩搜索、结伴滑雪、班组射击、伤员后送……约50公里的行军中,需要完成的11项任务紧贴实战,是开展雪山作战搜救的必选课目。

一年又一年的比赛场上,环境在变、时间在变、规则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实战化的追求。“比赛的目的不在于一时的胜负与得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交流中进一步增强打赢能力,这也是中国陆军办赛小组的共识。”中方办赛小组副组长、中部战区陆军副司令员朱晓辉说。

变的是新鲜面孔

不变的是胜利渴望

军人生来为战胜。

三步登车、启动点火、踩油门、松离合……站在“苏沃洛夫突击”项目接力赛的赛场上,作为单车赛备份车组,首次走上国际赛场的车长李全杰、炮长戴虎和驾驶员刘鹏,全都铆着一股劲,希望一举夺得冠军。

登车、快速越障、侦测辐射源……在库尔勒赛区“安全环境”项目比赛场地,来自中部战区陆军某旅的侦察员王兴,是一名不到20岁的上等兵。同时,他也是该中国参赛队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一张张新面孔、一个个新队员,无疑给今年的国际军事比赛注入了新活力。今年库尔勒赛区,参赛力量更加多元,中方海军、空军、火箭军首次选派部队参加比赛,为赛事注入新的元素。对胜利的渴望,是所有参赛队员共同的追求。

从2014年开始,我军连续派队参加和组织国际军事比赛,涌现出一大批扬威国际赛场的训练尖子。“安全环境”项目教练员宋伟坦言,此次赛前训练,这些曾经的参赛者,把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今年的参赛队员,助推官兵由赛场夺魁走向战场打赢。

在激烈的比拼中,每个参赛队都有自己的“诀窍”。在“苏沃洛夫突击”项目赛场上,委内瑞拉参赛队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在场官兵的阵阵掌声。他们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在通过涉水场时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办法——减速通过,以防止战车倒退而被罚时。这样的策略最终让他们打破了自己的纪录。

记者注意到,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参赛队员在赛场迸发出来的力量,有着极大的相似性。“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的军人,内心深处都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这种胜利不仅仅是最后获得的奖牌,更是不断对自我的超越。每年来中国参赛的各国参赛队,都在不断地追逐这样的胜利。”“苏沃洛夫突击”项目赛事组织者、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政委胡建忠说。

变的是安全环境

不变的是和平希冀

和平,是对军人的褒奖。

军人因战争而生,漫长的人类历史从来没有远离过战争的硝烟,但战争的阴霾永远挡不住人们对和平与友谊的渴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古老的丝绸之路,留下了一串串印证友善与和平的足迹。在库尔勒赛区的文化交流中心,各参赛国根据自己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等内容进行布展:俄罗斯馆内,从摆件到民族服饰,从展板图片到装饰物品,无不彰显着中俄两国睦邻友好的关系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乌兹别克斯坦馆内,传统刺绣和陶瓷盘子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并没有把比赛简单地看作一次竞争,而是真正把比赛办成‘朋友圈’越来越大、信任感越来越深、受益面越来越广的军事领域交流平台。”库尔勒赛区翻译队队长刘万义说。

为和平护航,是中国军队永不缺席的使命与担当。在俄罗斯沃罗涅日州,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中方翻译详细介绍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一旁身着传统服饰的中方官兵引得不少外军驻足拍照。而另一旁播放介绍中国的视频短片,也引得不少外军官兵现场学起了中文。“文化交流活动架起了与外军沟通交流的友谊桥梁。”中国参赛队领队黄晓军说。

安享和平是世界人民之福,保卫和平是军队应尽之责。赛事期间,一个个善意的微笑、一次次温暖的示意,无不传递各国军人爱好和平、追求和平、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和意志。我们相信,把尊重和欣赏贯穿赛事始终,让沟通和合作相伴相随,必定能让和平的种子播撒得更远更广。

(参与采写:张旭、程小冬、胡捷、马巾普;翻译:段波、李橄衢、史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