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井延坡工作室丨他们镶嵌在星空上的梦想,由我们接力完成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井延坡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1-05-28 08:57:48

井延坡工作室丨他们镶嵌在星空上的梦想,由我们接力完成

■井延坡

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吴孟超院士有一个梦想,与“癌中之王”战斗了一辈子,他曾说自己毕生的夙愿是“愿天下再无肝癌”。

5月22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袁隆平院士的母校西南大学、在他工作过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汇聚成一片又一片送别的花海。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无数群众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在5月23日举办的吴孟超院士追思活动中,医院的工作人员接到了上百个悼念的电话。5月26日一大早,在吴老的遗体告别仪式开始前,前来吊唁送别的群众,已在殡仪馆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5月24日,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这是市民前往明阳山殡仪馆送别袁隆平。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5月26日,人们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外排队等待送别吴孟超院士。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历史和人民会永远铭记住这两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无数年轻人集体悼念国士,满屏都是对大爱苍生、泽被万众的景仰。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在自己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如是写道。为国家、为人类谋福利,并为之奋斗终生,这是袁隆平院士和吴孟超院士不约而同的选择,而这选择的背后是科学家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最为厚重的底色。

2015年3月22日,在三亚亚龙湾隆平高科南繁基地,袁隆平与一位工作人员交流。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老是亲身从大家都吃不饱饭的年代走过来的人。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23岁的袁隆平曾立下誓言。

60余年来,袁隆平手里握的永远是良种稻穗,心里装的永远是良田阡陌。从2000年到2014年,袁老在水稻产量的“上分之路”上一骑绝尘,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连跳”,2020年11月,双季稻亩产实现了1500公斤的高产攻关目标。有次采访中记者问道:“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饥荒)的场景再次出现?”袁隆平坚定而自信地回答道:“不可能了,不可能了。”1930年,袁隆平出生的那个年头,旧中国处处都是饥荒,蜂拥的难民在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大地上踉踉跄跄地寻找果腹之物;而90年后,当袁老离开的时候,中国人已端稳了中国碗,中国碗中装满了中国粮。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医生吴孟超90多岁仍坚持上手术台为患者做手术。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泽锋摄

吴孟超院士则有一双不同于常人的手,不仅是因为这是双“回春妙手”,更是因为这双手已经发生变形:白皙柔软的手,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向弯曲靠拢。主刀1.6万多例手术,救治2万多名患者,那是外科医生常年握止血钳而让手指发生变形的结果。

82岁那年,吴孟超接过一位肿瘤病情极难应付的病人,有人劝他不要做这个手术:“万一出了事,名誉就毁了。”吴孟超只回答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名誉算什么?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一位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着的是人,而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吴孟超院士最大的功名。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有人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彭士禄、“两弹元勋”邓稼先……他们之中有的人早已名满天下,有的人晚年才得到他应有的殊荣,更有的人,他们功绩至今无人知晓!然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医食无忧”地享受这盛世之下的阳光。

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的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上的花束。

“青年定当不负所望”“我们会顶起国家的未来”……在两位院士的遗体送别现场,花束上写满了这样的誓言。“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前辈亲身将这些立身为民、矢志报国的“种子”撒进了年轻人的心田。“后辈应继传星火,不负先贤望白头”,我们作为青年一代对先辈最好的怀念,就是将他们的梦想延续下去,直至实现。

一位握起稻穗,田地就是他的研究室;一位握住手术刀,病房就是他的战场——两位院士将论文写在田野上、大地上和手术台上,用匠心和成果造福于国造福于民。我们在景仰先辈高尚的人格品行、深厚学术造诣的同时,更要像他们一样把毕生所学用于报效祖国,将毕生追求定位于服务人民,涵养厚植为民的家国情怀。同时更要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去干,吴老始终奋战在临床一线,医院给吴老手术安排得少了,他就会“闹脾气”;袁老则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与这广阔的土地结合,与最广大的人民结合,像稻子一样奋力扎根生长,才能结出人生最饱满的“穗子”。

在被问到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时,袁隆平曾说:“希望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靠这些年轻人。”吴孟超曾对学生们说:“你们以后要继续研究下去,三十年、四十年后,如果你们能解决肝癌的问题,那我就在天上看。”

抬头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颗是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有一颗是编号为17606的“吴孟超星”。前人的星光将永远照亮后来人前进的道路,时代的接力棒已然交到我们手上,而他们未竟的梦想终将由我们接续完成。

(执笔:赵镭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