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旅生涯第一笔津贴,新战友们有怎样特别的安排?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继猛、许家铭、张华亮 等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1-11-27 07:18:54

第一笔津贴,新兵怎么花?

■刘继猛  许家铭  张华亮

新兵入伍以来,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适应了军营生活,结交了一群好战友,训练成绩被班长表扬,用手机给爸妈打电话,过集体生日……其中,收到军旅生涯第一笔津贴的那份开心,也不言而喻。

对于军旅生涯第一笔津贴,新战友们有怎样特别的安排?

“老爸老妈,这是儿子在部队的第一份津贴,虽然不多,但足以证明儿子长大了,记得要收哦!天气变冷了,你们要注意身体,不要感冒。我在部队吃穿不愁,也没啥用钱的地方,你们就放心吧!”这是新兵郑少涛第一次用自己的钱孝敬父母,他激动地说:“这种感觉真好!”

钱不多,表达的是心意。礼不重,传递的是感恩。很多新兵通过网络购物的方式给父母买了礼品。新兵陈俊寅给父亲买了一部崭新的手机:“爸爸一直在用老人机,这次我终于能为他换个好手机,他也可以经常看到儿子帅气的模样。”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拿到津贴后,我想给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加个餐。不管在训练、工作还是生活中,他们都给予我很多帮助!”新战友从五湖四海聚在军营是难得的缘分,新兵曾雷说:“入营以来一直紧张忙碌,拿到第一笔津贴,我去买了些好吃的零食和战友一同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来到部队后,考军校是我努力的方向。领了津贴,我买了一些复习资料,抓紧时间复习,争取早日圆自己的军校梦。”新兵周文康说。

不少新战友用第一笔津贴给自己买了新“装备”。“津贴一到账,我就买了一双专业篮球鞋。打篮球是我的爱好,平时休息的时候能跟战友们一起切磋球技,是我最大的快乐!”新兵王康虎说。

有些新兵领到津贴后不想“小打小闹”地花掉,而是把钱先存起来,立一个目标。新兵林弈成决定让第一笔津贴更有价值,他认真梳理了主要开销,确保津贴能用在刀刃上。

军旅生涯的第一笔津贴,对新战友们来说珍贵又特别。不论用在何处,都有一种仪式感,因为这标志着他们的独立与成长,也让他们懂得责任与担当,学会感恩与分享。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军旅生涯中,积攒更多的“财富”,攀登更高的“山峰”。

留言一览

归来不再少年:我曾是新疆军区某部边防连战士。当年我们每月发了津贴,就会自愿拿出一部分,跟着连长和指导员一起捐给驻地学校和贫困家庭。逢年过节我们带着蔬果走访牧民,夏季巡边帮他们搭帐篷,秋季帮驻地群众收割庄稼,冬季大雪封山前帮牧民搬离冬窝子。当了两年义务兵,爱民为民已经融进了血液。每年9月退伍季,驻地群众都来夹道相送,哈萨克大妈送来巧克力,维吾尔大叔敬上烈酒,学生们举着奖状和高考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一路上,每到有群众相送的路段,连长就命令我们下车步行通过,走好最后一次队列,敬最后一个军礼。那两年,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两年。

韩羽:军营的第一笔津贴,见证了新战友的成长,初入军营的懵懂少年正变得成熟稳重。相信他们一定能不辱使命,成为祖国的忠诚卫士。

小荆:他的第一笔津贴,给了家人和我。嗯,很爱他,他保家卫国,我守护着他。

(综合“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和“黑龙江武警”微信公众号)

一笔津贴 一片心意

■袁汉文

入伍后的第一笔津贴,我分成了两份,一份寄给妈妈,一份用来偿还助学贷款。

我是妈妈独自抚养长大的。记得刚懂事时,妈妈从企业下岗,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为了生计,她当过饭店服务员和超市收银员。为了省钱,她赶在菜市场收摊前去买不算新鲜但价格便宜的菜,想各种办法把它们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虽然家里经济困难,但妈妈从没向生活低头,有时因琐事与邻里绊几句嘴被说到痛处,回家后她偷偷躲在房间抹几滴眼泪,转过身还是一脸笑容。她常说:“人穷志不短,咱不能拖社会的后腿,更不能让人家瞧不起!”

妈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影响了我。2017年,我考上湖南工程学院,在校期间通过刻苦钻研,和同学研发出一种降温装置,被列入学院创新实验计划。虽然每天不停奔波,但我累并快乐着,因为我在用双手创造未来。

成为一名军人是大多数男孩的梦想,我也不例外。去年,从媒体上看到人民子弟兵在除夕夜星夜驰援武汉的感人一幕后,我作出了参军报国的决定。妈妈得知后很欣慰,对我说:“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强自立,到部队就好好发展,干出一番事业来!”我不想更不能辜负她的期望,来到军营后积极向班长请教,主动加压,训练成绩很快进入中队前列。

不久前,我拿到军旅生涯第一笔津贴,兴奋不已。尽管入伍期间能享受到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让我无需直面经济压力,但我还是决定除少数留作生活开支外,一部分津贴用来还助学贷款,一部分给妈妈补贴家用。

和妈妈视频时,她笑着说家里的钱够用,让我把钱攒着自己花。但我分明从她的眼中看到一抹湿润。这笔津贴于我而言,不只是银行卡里的一串数字,更是我可以自食其力的见证。我希望用它来报答生我养我的妈妈,希望早日偿还助学贷款后让国家的资助能给予更需要帮助的人。

(何绪友、张 杰整理)

一个约定 爱心接力

■李永禄

收到第一笔津贴后,我立刻把钱转给了儿童福利院。因为那里有我的“家”,有我的“兵爸爸”。

2010年,我的父母因患病医治无效双双病逝,7岁的我被送进黑龙江省伊春市儿童福利院。起初我的内心充满恐慌和无助,但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像家人一样精心照顾我们,我慢慢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8岁那年,我得了肠胃炎,晚上睡觉时在被窝里就吐了出来,整个人疼得蜷成一团不敢动弹,直到被检查宿舍的院长发现。他不顾难闻的气味帮我清理干净,喂我吃药,坐在床边陪我入睡。

我们的院长魏树森,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我们心中的“兵爸爸”。他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参军时的经历,只有这个时候,平日里寡言少语的“兵爸爸”才会变得滔滔不绝。劳动时,他总穿着一身已经洗得发白的迷彩服。我最喜欢听他讲部队的事,讲那群男子汉不怕苦、不怕累的故事,心中早早就埋下当兵的种子。

入伍出发前的那个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既对军旅生涯满怀憧憬,也有即将面对全新环境的担忧。“兵爸爸”来到我的宿舍,掏出一个信封递给我,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留下一句“出门在外别苦了自己,好好干吧”,之后便转身离去。我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是1000元现金和一张福利院的合影,泪水一下子涌出眼眶。

带着“大家庭”的嘱托和期望,初到军营的我经过努力,不论是训练成绩还是日常学习在新兵中都名列前茅,在班长和战友的关心下,很快融入新的“大家庭”。每到周末领到手机后,我都会第一时间和福利院的叔叔阿姨以及其他孩子视频通话,分享在部队里的每一步成长。

前不久,我领到军旅生涯第一笔津贴。关于这笔钱怎么用,我早就有了打算。入伍前,我和“兵爸爸”有个约定,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军人。我对“优秀”的理解之一,就是要尽己所能地回报福利院、回报社会爱心人士对我的培养。我决定除了留下一些必要的生活开支和买学习用书的钱,把自己剩余的津贴捐给儿童福利院,把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杨明阔、夏天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