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肖思远烈士的父母为啥偷偷收麦子”的话题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原来,当下正值夏收时分,也是农家最忙的时候,“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烈士的父母也不例外。为了不给当地县人武部添麻烦,肖思远父母在天微微亮时便“偷偷”收起了麦子。面对“扑了空”的人武部官兵,肖思远父母在感动之余,不好意思地说:“儿子参军保家卫国是职责,父母种好地打好粮则是农民应尽的职责!怎么能为这点事麻烦大家?”

看到此情此景,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英雄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家庭”、“这是双向奔赴的爱,我们有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和最优秀的人民”……

翻开过往,类似的感动其实一直都在。逢年过节,肖思远父母都会收到全社会寄来的装满祝福和关心的包裹,其中不少来自肖思远的战友。平日里,当地人武部安排肖思远父母到医院做全面体检,也会定期组织专人到其家里干农活。一件件小事,让我们看到了尊崇英烈、关爱烈属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风尚。
然而肖思远的父母也没有将来自社会和部队的关心视作理所当然。每每面对大家的好意,他们都会带着羞涩与感动婉言谢绝,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高调的言语,简单质朴的只言片语却能触动人们的内心,带来无比的感动,也让大家从中读懂平凡父母不平凡的精神境界。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淳朴、坚强、勤劳的品质,也明白了自力更生、懂得感恩的人性光辉。
每一个英雄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无怨无悔支持他的家庭。儿子牺牲后,肖妈妈说:“他是军人,他有他的职责,保家卫国,那个时候,不能往后退,这些我都明白,但我就是特别特别想他,我只是一个母亲。”当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看到儿子牺牲时被撕破的棉衣时,肖爸爸强忍泪水。离开前,他写下留言:“我为我儿子骄傲,军人有军人的职责,思远,我想你。”没有抱怨情绪,没有自私自利,话语中尽显夫妻俩鲜明而浓厚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儿子的深切思念,格局之大、心胸之广、信念之坚,令人动容。


“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从肖思远的日记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父母的教诲,从小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正是有了这些英雄家庭的深明大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才有了无数个像肖思远这样在保家卫国征途上不畏生死、向险而行的优秀英雄儿女,也才有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
今年3月,在父母的支持下,肖思远刚满18岁的弟弟肖荣基经过体检政审双合格后进入延津县人武部服预备役,提前适应军营生活。可以预见,他将会继承哥哥的精神,牢记父母的嘱托,在军营里绽放青春光彩。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立志报国、为国牺牲的英雄,是他们的敢为人先、负重前行,为大家赢得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中华民族也从来不缺一身正气、无私奉献的父母,是他们的深明大义、坚强独立,感染召唤着无数英雄儿女,在家与国的抉择中不再犹豫,生发出了由己而家、由家而国的行动自觉。
“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这是黄继光写给母亲的家书,信中表达了立志报国、杀敌立功的决心。黄继光牺牲后,母亲邓芳芝忍着悲痛,又将小儿子送上战场:“继恕,你哥哥是全国著名的英雄,牺牲在战场上,你愿不愿意当英雄,替你哥继续完成任务?”后来,她又相继送三个孙子、两个孙女参军。
有人曾问邓芳芝,她为何要把儿子、孙子、孙女都送去当兵,难道不怕他们也牺牲在战场上吗?邓芳芝是这么回答的:“打仗哪有不死人?又不是只有我儿子黄继光一个人牺牲在战场上。只有更多的青年参军入伍,才能更好地建设新中国。”质朴的话语中,彰显着一位母亲的高尚情怀与爱国担当。

其实,邓芳芝只是广大送子上战场的父母中的一员,也是中国老百姓倾尽所有支援人民军队的一个缩影。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英雄父母:杨荣显一家八子参军、前仆后继、壮烈牺牲的事迹令无数人动容;邓玉芬教导儿子们要做一个光荣的中国人,她的7个儿子全部为国捐躯,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之歌。不仅如此,她自己还主动要求帮助部队照顾伤员,为战士缝补衣物;“时代楷模”杜富国的父亲时常教育他“能为国家做事,全家都光荣”……作为父母,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也希望孩子一生平安。而作为中国人,他们希望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也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扛起责任与担当,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有时候我们在思考:如果当初没有这些父母支持自己的孩子走向战场,现在的中国会是怎样?如果没有这些父母的无私奉献,我们今天的孩子又该面临怎样的生活?
历史不语,但早已写下答案:今天的幸福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坚强的父母忍着悲痛送子上战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英雄们勇毅前行的背后,他们的家庭也在默默地诠释着什么是忠诚、担当和奉献。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英雄的父母同样是英雄。正是一个个英雄家庭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强大中国。
(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