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诗鼓铿锵壮征程——2022年军旅诗歌回瞻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许诺 责任编辑:孙悦
2023-03-15 06:54:07

诗鼓铿锵壮征程

——2022年军旅诗歌回瞻

■许诺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军队喜迎建军95周年,让这个年份有着显著的特殊意义。与此同时,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为军旅诗歌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诗风鼓荡气象新”,这一年,军旅诗人为新时代强军兴军伟大事业奉献出属于诗歌的脉动和心跳,展现出新的气象与格局。

相较于上世纪末,近几年来的军旅诗歌似乎还远未能称得上“繁荣”,但强军十年的波澜壮阔,早已孕育出新时代军旅诗歌的万千气象。以笔尖回应时代召唤,让诗歌成为强军伟业的动人韵脚,已经是当代军旅诗人不约而同的选择。对“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的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抵近观察与诗意书写,成为2022年军旅诗歌中夺目的篇章。

在《解放军报》“长征副刊”、《解放军文艺》以及《陆军文艺》《神剑》《橄榄绿》等一批新老文艺阵地,还有形式多样的网络融媒体平台上,军旅诗人们以光荣与梦想之名,共同擂响新时代的“强军诗鼓”。他们或追踪钢铁足迹,直面陆海空天演训一线;或沉潜士兵生活,抵达高山海岛边关哨所;或回望历史深处,为英雄铸碑造像……崭新的时代气质,深刻地与诗歌血脉相连。

这一年,军旅诗坛最为瞩目的,应属刘笑伟的诗集《岁月青铜》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自刘立云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后,时隔12年,军旅诗歌再次站到了当代文坛的聚光灯下,延续着军旅文学的光荣。刘笑伟基于对当下现实的敏锐感受与深刻体验,不断开掘新时代军旅诗歌的叙事张力,以《朱日和:钢铁集结》等为代表的诗作都不约而同地显现出鲜明的“在场感”,如同一曲雄厚饱满的英雄主义交响,散发着语言美学的光泽。正如著名诗人谢冕所评价的那样:“那些诗句都是钢铁的韵律。犹如夏日的篝火,暴雨般锤击,金属浸透迷彩,在晃动的灯光下,响彻我们灵魂的四壁。”

与“高光时刻”同时存在的,是当下军旅诗歌所面对的挑战。一方面,为更好地对当下军旅现实的“钢铁理性”进行诗意转化与表达,军旅诗歌语言与意象都有待更新。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军旅诗人群体正经历调整,不少成熟的军旅诗人以不同方式离开部队或转移了创作重心;而更多非专业、自发性写作者则积极参与到了军旅诗歌的创作中。这种变化为军旅诗坛带来了新鲜活力,也使得军旅诗歌人才培养成为重要课题。

这一年,军旅诗歌以其昂扬之姿直面时代的要求。面对喜迎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中国载人航天逐梦苍穹、建军95周年、香港回归25周年等,面对强军兴军的广袤图景,很多军旅诗人推出了众多让人称道的作品。其中,刘立云在《上甘岭》之后捧出了长诗《大船》(“这漂浮的陆地,远航的国家和梦想/这行走的永不沉没的铁/必定要走向/远方,走向深蓝,走向大海星辰”)与组诗《歌唱》(“我知道他们喊的歌,其实也是/他们的堑壕、他们的阵地,他们的炮膛和枪膛里/旋转着的优美的膛线”),以精心打磨的诗歌切面,呈现军人与时代共振时所散发出的热度;王久辛则以一系列精巧的短诗,紧扣时代澎湃的脉搏、描摹时代的精神;曹宇翔在为庆祝建党百年献出长诗《黄河诗篇》之后,又以组诗形式回望42载军旅人生,其中叙事与抒情互见,展现出蕴于胸臆的豪气与柔情。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离开部队多年的诗人依然守望着军旅阵地。年逾八旬的诗人峭岩,以《感谢延安》《我们,托举着山河》等长诗积极表达对历史与当下的思索,“沿着古沙道深深的辙印/倾听峁畔上熟透的阳光的诉说/那里,一支歌谣正嘹亮/注定,它是我们征衣上的花朵”。还有诗人不断从个体独有的军旅记忆中沉淀出一份“壮心未已”的动人表达:“当雪光砺亮枪刺,恍惚间/年少的霍去病策马而来/酒泉的酒醉了祁连明月/那是我许久的期待/直到现在,雪花浸白双鬓/却常梦回吹角连营/依旧于高峻的雪峰/在灵魂深处/相依相守”(翼华《梦中的雪峰》)。

接续前辈风骨的“80后”“90后”诗人,也在与时代的唱和中褪去青涩,找到了自己独有的诗歌语词体系与感受方式。他们的创作以组诗和短章居多,并有意识地拒绝一般化的抒写和浅白的抒情,力图将语言打磨成一颗颗有重量、有质感且富有“杀伤力”的子弹,使得读者产生“被击中”的阅读体验。

“00后”诗人的崭露锋芒为军旅诗带来新的可能。在300余行的长诗《士兵的二十四小时》中,董庆月娴熟地将部队生活与战士的生命体验浓缩在一天之中,在细密的语言编织与飞扬的浪漫意象之中,普通士兵在军营日常中瞬息闪现的光芒,被一一捕捉、呈现在硝烟底色的迷彩画卷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的军旅诗歌中,众多作品如特写镜头一般,直接捕捉军事训练与实战演习中的片段和瞬间,将诗人的心灵体验以可感可知的方式融入强军的前行齿轮:“离甲板最远的地方/雷霆深蓝,心率嘹亮/他坐在那里,像一头象”(朴耳《垂直起降》);“胸腔里,事先填满一发发炮弹/当他行走或站立,臂弯里好似/还揽着一枚。那是炮弹入膛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他时刻准备着/将一团风暴送进炮膛,顺势关上闩体”(堆雪《装填手》)。

军旅诗中延续千年的抒写边塞传统,在新时代中也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一辆战车,十万棵草/齐齐相拥,仿佛藏着掖着的,一朵火/唯有轰鸣,从地底处驶来/仿佛天大的秘密,在草间默诵”(刘九流《独坐草原》);“在边关的背影里想些过去的心事/当一匹月光从奇峰上流下/界碑身边的那朵云彩/是我窗前那盏如虹的灯……”(许星《在边关,守望一朵云彩》);“当在河谷巡逻,你像无名的石头/采集山顶的消息。黄昏泥沙般陷落/春天不断突破围堵。挺立的背影/勾勒出祖国的版图”(王方方《你的喀喇昆仑》)……诗人们丰沛的想象,让边关海岛成为了诗意纵横的疆场,也将卫国戍边英雄的群像镌刻在千年冰川雪峰与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高地。

“诗歌合为时而著。”回望2022年军旅诗坛,收获与挑战并存,惊喜与期待同现。强军新时代,呼唤着军旅诗歌的新面貌;阔步新征程,军旅诗鼓也将继续铿锵鸣奏,抒写强军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