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3种方法帮你治疗腰肌劳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曹蕊 郑甲杲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3-05-07 08:03:44

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

■曹 蕊 郑甲杲

腰肌劳损运动疗法的动作练习。姜晨 绘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腰肌劳损一般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主要表现为患处疼痛、酸胀。如果战友们在训练过程中动作不规范、强度不合理,或者久站、久坐等,较容易引发腰肌劳损,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长期慢性腰背痛。结合多年临床康复经验,笔者总结了3类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希望对腰肌劳损患者有所帮助。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被动运动(如腰部肌肉牵伸)、主动运动(如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方法,帮助腰肌劳损患者提升腰部肌肉状态、增强腰椎稳定性,进而缓解腰部疼痛、酸胀等症状。这里为腰肌劳损患者介绍几个简便、实用、易操作的动作。

腰骶部筋膜牵伸。保持仰卧位,下肢屈髋屈膝,双手抱住膝部,使骶部离开地面,坚持30秒(图①)。保持跪位,臀部坐于脚跟,身体前倾,手臂前伸,使胸部尽量贴近地面(图②)。建议以上两个动作为1组,每组10次,每天练习2组。

拱桥式训练。拱桥式训练分为初、中、高级,患者可根据年龄、病痛程度和身体机能进行选择。初级拱桥式训练:保持仰卧位,双膝屈曲,向上挺腰,使大腿与躯干平直,双臂自然置于身侧(图③)。中级拱桥式训练:保持仰卧位,双膝屈曲,向上挺腰,使大腿与躯干平直,双臂上举(图④)。高级拱桥式训练:保持仰卧位,单腿屈曲,另一条腿与躯干平直,双臂上举,同时向上挺腰(图⑤)。建议每个动作坚持30秒,每组10次,每天练习2组。

侧桥式训练。侧桥式训练分为初级和中高级。初级侧桥式训练:以同侧前臂和膝关节外侧作为支撑点,撑起身体,保持身体正直,30秒后换另一侧进行相同的练习(图⑥)。中高级侧桥式训练:以同侧前臂和脚外侧为支撑点,撑起身体,保持身体正直,30秒后换另一侧进行相同的练习(图⑦)。建议每个动作为1组,每组5~10次,每天练习2组。

猫驼式训练。保持跪姿,用双手和双膝支撑起身体,注意保持肘部伸直、骨盆稳定,吸气时低头,并缓慢拱起胸部(图⑧);呼气时抬头,并缓慢下降腰部(图⑨)。建议每次坚持7~8秒,每组8次,每天练习2组。

物理因子疗法。物理因子疗法是应用电、声、光、磁、热动力学等物理因子,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治疗疾病的方法,有促进腰部血液循环、降低肌群紧张度和消炎止痛的作用。随着部队医疗条件的提升,部分单位配发或自购了不同型号的中频、高频和热磁等医疗仪器。腰肌劳损患者使用这些医疗仪器时,要注意剂量和时长,并在军医或卫生员的监护下进行。通常建议中频电治疗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1个疗程10次。高频电治疗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1个疗程10次。使用电治疗时,电极片会与皮肤充分接触,要防止电伤。若使用过程中出现强烈热感,应降低温度或选用其他疗法。手术后腰部留有金属的患者禁用电治疗。使用热磁疗法时,建议温度设置为40℃~45℃,每日1~2次,1个疗程10次。有皮肤感觉障碍(对热、电等感知不灵敏)的患者,应降低温度或谨慎使用。

中医传统康复。中医传统康复指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传统方法,对腰肌劳损患者进行治疗。此类方法专业性强,须由具有医治资格的医生或卫生员操作实施。按摩和手法治疗可以放松腰背部僵硬的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腰部肌肉酸痛、胀痛等症状。有软组织条索状硬结(即肌肉小硬疙瘩)的患者,可采用捏拿法和弹拨法。使用该方法时要柔和,以免因用力过度造成软组织水肿。腰痛症状急性发作时,可使用针灸疗法。常用的针灸穴位为肾俞、承扶、阳陵泉等。如果针灸过程中出现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头晕胸闷、出冷汗等症状,可能是晕针反应,应立即停止。

腰肌劳损患者遵医嘱应用以上疗法后,通常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腰肌劳损患者平时要注意腰部保暖、端正坐姿、避免久坐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