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国际观察丨欧洲提振防务工业折射多重意图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孙琦 责任编辑:徐占虎
2024-03-21 07:13:25

欧洲提振防务工业折射多重意图

■孙琦

近日,欧盟委员会出台首份《欧洲防务工业战略》和《欧洲防务工业计划》立法提案,鼓励欧盟国家购买“欧洲制造”的武器,进而大规模拉动欧洲军工产能,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不难看出,在俄乌冲突持续延宕的当下,面对屡遭侵蚀的地区安全架构,欧盟希望通过加深防务一体化来强化防务自主,更好地维护自身安全。

一段时间以来,欧盟防务自主受制于内部分歧和美国干扰,进展颇为缓慢,但欧盟推动共同安全和共同防务政策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相关政策措施近年来也时有出台:推出欧洲防务基金,在经济上协调和资助欧盟各成员国的军事技术研发,以实现最佳效益;启动“永久结构性合作”,引导成员国共同发展防务能力、明确防务合作项目;开启“战略指南针”进程,以期建立统一的战略文化,等等。提振欧洲防务工业,成为这些措施落地的有力支撑。

欧盟委员会出台提振防务产业相关文件和立法提案,与当前国际和地区局势密切相关。俄乌冲突已满两年,弹药不足正日益成为乌方面临的严重问题。眼下,总额超600亿美元的美对乌军援计划前景不明,欧洲的军工产业也因有限的生产规模难以满足乌克兰的弹药需求。欧盟出台提振防务工业的相关计划,提出到2030年将至少50%的国防采购预算花在欧盟内部等目标,意在支持欧洲武器生产公司提高产能,以更好地应对家门口的危机。

巨额的军火收益,促使欧洲想要从美国军火巨头手里分一杯羹。俄乌冲突带来的安全恐慌,以及美国的裹挟,让欧洲各国不断增加防务开支,但有关武器装备的订单却大都落到了美国军火商手中。一份不久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3年,欧洲国家的武器进口总量比上一个五年几乎翻了一番,但一半以上都来自美国。欧洲只有提振自己的防务工业,才能确保军火订单和对乌军援的红利更多流向自己。

谋求防务自主,是欧洲提振防务工业的深层考量。从长期看,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欧洲面临着来自太空、网络等领域在内的混合威胁。通过各种措施振兴本土军工,有利于抢占未来战争制高点,更好地捍卫自身安全。从短期看,美国军援乌克兰的政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欧洲未来可能需要承担更多军援乌克兰的压力,对自身安全负起更多责任。花大力气发展防务工业既是欧洲建立独立防务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有助于未雨绸缪,打牢防务自主的物质基础。

然而,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欧洲大规模扩大军工生产,必然会影响到美制武器的进口数量,损害美国军工企业的利益,这在美国看来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欧盟委员会在公布提振防务工业计划、宣称减少对美依赖的同时,强调仍会“完全忠于北约”,流露出在美国底线边缘试探时的忐忑。此外,欧盟成员国各怀心思,在涉及战略自主的一系列问题上立场并不一致,也可能使计划的落实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