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许多官兵跨专业、跨领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这个团怎么做到的?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许韶玉 秦政纬 孙兴维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4-09-12 07:22:15

北京卫戍区某团开展跨专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

练强“专业技能” 达到“一专多能”

■许韶玉  秦政纬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汽车修理专业高级工,通过光电仪器修理专业中级认证;电气修理专业中级工,通过通信修理专业初级认证……近日,北京卫戍区某团组织军队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许多官兵跨专业、跨领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给上级考官留下深刻印象。

跨专业、跨领域学习专业技能,难度不算小。为何很多官兵愿意尝试,而且还能顺利通过认证考核?

“平时多练一手,战时才能得心应手。”刚通过汽车修理专业高级认证、掌握3种不同专业技能的中士小任说,能够跨专业跨领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得益于团队“一人一案”提升战士专业技能的务实举措。

两年前,还是一名上等兵的小任就在团里小有名气——通过汽车修理专业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获取1项专业领域国家专利、获得全国创新大赛三等奖……但按照相关规定,取得中级技能等级满4年后,才能报考高级技能等级。当时,小任信心满满,感觉以现有技术水平完成任务已经游刃有余,中间几年的等待期可以松口气了。可没承想,之后的一次实战化训练,给了他当头一棒。

“报告连长,弹药运输车抛锚了,疑似电瓶故障。”那次实战化训练中,弹药运输车突发故障,汽车修理专业的小任束手无策,只能原地等待救援。

援兵赶到后,发现是蓄电池有根极柱因接触不良熔断,导致电线脱落。从诊断故障、拿出工具到固定电线、启动车辆,抢修只用了不到5分钟。然而此时距发生故障已过去半个小时,这段时间里,火力分队因弹药不足未能有效支援前方战斗,导致防卫区域失守,最终被判定为“行动失败”。

拿到专业资格证书的维修骨干,为何却被一根电线难倒了?复盘讨论中,小任反思说:“平时没有学习过光电修理专业,尽管抢修办法很简单,但找不到故障点,只能干着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任务的另一方向,汽车修理专业技师三级军士长孙华健伴随保障的炊事车陷入泥潭,拖车挂钩断裂,他利用晋级“等待期”学习到的焊接技术,第一时间处置特情,保证了任务按时完成。

“装备的每个零件都影响着整体运转,战斗力建设的链条也不允许任何一环脱节!”这几段经历引起了该连党支部的警醒。他们随后调查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战士掌握好专业基础技能,即可完成大多数一般性应急抢修任务,但随着实战化任务深入开展,一些战士个人技能面较窄的短板愈发凸显,导致在任务中遇到专业外的突发情况,往往无所适从。

他们研究认为,应该区分不同战士情况,对专业技能薄弱的战士,坚持频道不换、力度不减练强基本功;对于技能精湛过硬的战士,要为他们拓展专长赋能,培养“一专多能”型骨干人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则是帮助战士实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抓手。

实践中,该连除新兵外,战士们通过本职专业某一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后,普遍面临两种选择:专攻更高等级,或是拓展更多专长。选择前者,要等待3到5年才能再次进行高等级考试,个别官兵寄希望于考前1年突击,中间的几年往往动力不足,既浪费时间,还可能出现退步;拓展更多专长,可以利用宝贵的“等待期”考取其他专业等级认证,但要经常到其他班排进行专业技能交流学习,缺乏训练氛围,而且如果一味贪多求全,还可能导致“两者皆失”。

连队官兵面临的这些现实问题,引起蹲点帮建的团领导高度重视。“要帮助战士在练强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利用好晋级‘等待期’,不断拓宽能力面,学习更多专业技能。”一次议战议训会上,这名团领导带领连队党支部深入研究,严格对照战斗力标准厘清建设发展思路。

在机关相关部门指导下,该连开始着眼官兵能力基础、岗位特点和服役年限等因素,“一人一案”为官兵设计成长路径,让官兵成长有规划;以具体装备为模块,系统梳理每种装备修理需求,将关联度高的专业一并纳入相应岗位“鉴定清单”,让官兵学习有方向;打破按班排开展专业训练的传统方式,将全连各专业官兵按战斗编组组训施训,让官兵训练有氛围;依据人员鉴定数量和等级设置“龙虎榜”,通过给任务、给课题、给平台,让“晋级考证”成为官兵之间比拼实力、争取荣誉、选改晋升时的硬杠杠,让官兵考核有动力。

如今,该团明确区分“专精”和“多能”两个培养路径,将晋级“等待期”变成强能“加速期”,让大多数官兵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向。

前不久,在一次修理专业班组比武中,小任与同组战友密切协同,以优异成绩打破纪录夺得第一。“此前参加比武时,通信修理专业的战友迟迟没有完成任务,他自己急得满头大汗,我们一点忙也帮不上;现在,我们对彼此的专业都有所了解,任务中能够互相补位,攥指成拳。”走出训练场,小任高兴地说,“在组织的引导支持下,大家学习到更多实战需要的专业技能,底气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