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集团军某旅加大义务兵人才紧前科学培养力度——
“苗子”留得住 “后浪”奔涌来
■王若龙 董子萱 解放军报记者 付 语
前不久,第81集团军某旅组织炮兵分队实弹射击考核,直瞄射击命中率达到了90%。
“这次有超过一半的瞄准手是义务兵。”考核结束后,该旅领导随口一说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入伍不到两年,这些战士就有如此亮眼的表现,原因何在?
据该旅领导介绍,近几年,一批批学历较高、发展潜力很大的优秀青年陆续进入军营。如何留住并用好这个群体,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成为全旅上下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重大问题。
2021年秋季军士选晋工作开始前,该旅机关各单位统计上等兵留队意愿,结果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员表示愿意继续服役。
部队风气更加纯正,个人发展前景广阔,为何会有这么多义务兵不愿留下?该旅决定深入调研,一探究竟。
机关人员与多名营连干部骨干座谈。他们反映,义务兵以“00后”为主,普遍教育背景更好、思想更为活跃,可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然而同样的问题,到了义务兵那里,答案却大相径庭。很多义务兵对武器装备、科技发展兴趣浓厚,但缺少学习机会和施展平台;与此同时,个别干部骨干带兵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影响义务兵作用发挥。有的义务兵觉得“发展无望”,因此选择离开部队。
一边是义务兵的新情况、新特点,一边是个别带兵人的抱残守旧,一场改变呼之欲出。
“要把义务兵培养当作党委工程来抓,把有发展前途的好苗子留下来、用起来。”该旅党委研究出台一系列举措:设立各专业人才库,定期遴选优秀义务兵送学培训;组织友邻连队联培共建,遴选优秀干部骨干跨建制授课辅导,帮助一线带兵人与时俱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每名义务兵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通过日常教学和重大任务中“以老带新”方式,帮助义务兵快速提升能力素质……一种旅营连排四级一体联动的崭新育人模式逐渐成形。
冬去春来,又一批新兵入营。这一次,该旅营连主官抓住“兵之初”的关键期,同新兵逐一谈心谈话,掌握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方向和长期打算,结合单位需求组织岗位分配和适岗培训,并敢于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如今已晋升中士的伍昱瑫,就是这种培养模式的首批受益者。当时,无人机专业毕业的他,一下连就被分配到无人机维修班,专属“成长路线图”随之出炉,明确的培养方向、清晰的成长路径,加上班长骨干的悉心帮带,伍昱瑫学习工作训练动力十足,综合素质提升很快。
后来,连队推荐伍昱瑫参加送学培训,精进专业能力。伍昱瑫不负众望,去年在某院校无人机操作专业技能比武中获得三等奖。
显著的成长进步、广阔的发展前景,让伍昱瑫坚定了在部队长期服役的决心。今年3月,他通过军士选晋考核,按照相关规定被授予中士军衔,成为连队无人机专业主教练员。
在该旅,像伍昱瑫这样年轻的教练员还有不少。毕业于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杨宣,下连后,连队发挥其特长让他担任军体小教员。由于其科学高效的组训方式,全连体能训练成绩在短时间得到大幅提升。除此之外,义务兵在比武场上也不遑多让。去年底,该旅举行群众性练兵比武,卫生连女兵黄榕榕一人夺得5个项目的冠军。
紧前科学培养,“后浪”竞相奔涌。在该旅不久前结束的秋季军士选晋工作中,一份统计数据出炉,与3年前不同的是,大多数义务兵申请了留队。他们之中,有的开始崭露头角,有的已经独当一面:上等兵杨兴意,在实弹射击时担任基准炮瞄准手,引导打出“满堂彩”;吕本利多次出色完成重大任务,成长为通信专业骨干……
“让年轻战士发展有前途、成长有奔头,我们责无旁贷。”该旅政治工作部一名领导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探索完善义务兵培养模式,努力锻造出更多优秀的骨干人才。
延伸阅读
“压担子”也要“搭台子”
■冯 杨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喻润东
凌厉的气势、标准的动作、生动的讲解……近日,第73集团军某旅某连列兵赵子航的刺杀训练示范,赢得了全连官兵的掌声。看到他终于突破自己、脱颖而出,该连朱连长既欣慰又感慨。
这批新兵刚下连时,朱连长翻看新兵档案,就注意到了赵子航。赵子航自幼习武,精通很多传统武术套路,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十分出色。
朱连长喜出望外,一直默默关注赵子航。可下连一段时间,赵子航的表现不温不火,不仅没有发挥他的特长,工作训练也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时常出些小错漏。
“是不是应该多给他压担子、交任务,激发他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朱连长在心里盘算着,他断定赵子航的潜力远没有发掘出来。
就在这时,营里把刺杀课目示范教学任务交给了该连。“让谁牵头负责?”朱连长脑海中立刻闪过一个名字——“赵子航”。于是,他当众宣布,由赵子航担任刺杀课目教练员。
刚开始,赵子航信心满满、劲头十足。可没坚持几天,他就私下找到朱连长,希望重新安排一名教练员,替换自己。
“出什么事了吗?” 朱连长问道。赵子航支支吾吾,找了各种托辞。在朱连长耐心劝导下,他终于道出实情。
此前,刺杀课目教练员一直是某班班长李恒恒。李恒恒教学经验丰富,还当过赵子航的新兵班长。赵子航是个列兵,没有教学组训经历,却把老班长的位置取代了,引来不少非议。这让赵子航很难受,对自己能否完成任务没了底气。
了解完前因后果,朱连长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之前光想着给赵子航“压担子”,却没有及时给他“搭台子”“指路子”,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导致赵子航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很难发挥才能。
“没有谁一开始就擅长教学示范,都是在任务中不断积累经验、磨砺成长的。不要觉得自己是个新兵,就不能当教练员。你有这么多年的武术功底,怕什么呢?面对质疑,你要用出色的表现为自己正名!”朱连长劝慰道。
为了让赵子航轻松上阵,朱连长不仅帮他重拾信心,还找来李恒恒与他结成“对子”,传授经验方法。此外,朱连长利用工作讲评时间,号召大家全力支持赵子航的工作,为赵子航“撑腰打气”。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赵子航没了顾虑,恢复了信心,在李恒恒的指导帮带下,积极投入教学准备。最终,两人联手完成一次精彩的刺杀课目示范教学,受到营领导表扬。
“‘压担子’也要‘搭台子’。锻炼培养新兵,不能把工作任务安排下去就撒手不管了,要主动作为,帮他们做好铺垫工作。”此事过后,朱连长对加快新兵成长成才有了更多感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格外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