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陆军边海防学院昆明校区一名机关文职人员谈工作心得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俊苇 李金阳 金雅兰 责任编辑:王一亘
2025-03-12 07:14:12

服务基层多“俯下身”“送上门”

——陆军边海防学院昆明校区一名机关文职人员谈工作心得

■李俊苇 李金阳 解放军报记者 金雅兰

这几年,不少文职人员走上机关岗位,参与部队教育、管理、监督等各项工作,助力部队全面建设发展。机关任务重、责任大,每名机关人员都应干好本职工作,强化能力素质,勇于担当尽责,自觉做到问计于基层、集智于基层、求解于基层,把工作落实在一线。

“工作中的经验是财富,工作中的教训也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总结。”陆军边海防学院昆明校区机关干事、文职人员邵林龙对政策深钻细研、业务能力突出,多次获得表彰和嘉奖。本期,我们以访谈形式介绍他的工作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编  者

谢  岩绘

记者:作为负责文职人员相关工作的机关干事,同时本身也是文职人员,你认为自己的工作优势是什么?

邵林龙:主要是一个词——感同身受。文职人员刚入职时的满心憧憬,我体会过;适应军营时的些许困惑,我也产生过。服务其他文职人员也是在提高自己,因此我现在十分注重到基层调研,与同事唠家常、听心声。但不瞒你说,刚入职时我也有过认识偏差,觉得机关就是分配任务的。

记者:从被动等待到主动调研,这样的改变源于什么?

邵林龙:记得有一次单位组织政策宣讲,我负责撰写问答提纲。本来我觉得这事不难,只要罗列相关内容就行了。但后来我发现,如果这样宣讲,讲一天也讲不完。而且有的条目容易理解,无需具体解释,有的条目提纲挈领,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很多隐含信息,还有的条目分类讨论了多种情况,需要一一分解剖析。如果不分主次、没有重点,宣讲就很难收到应有成效。

当我感到无从下手时,领导同事们给我支了招——去调研。一名领导告诉我,服务基层要多“俯下身”“送上门”,大家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话我一直记到今天。

于是,我连夜制作问卷,第二天奔赴基层调研。经过走访我了解到:校区大多数文职人员关注待遇保障相关政策,超过半数认为单位在“落实成长规划和晋职晋级政策”等方面有进步空间……有了具体方向,我再次列提纲时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后来,校区文职人员越来越多,涉及定岗定级、调整岗位任职的情况也更加复杂。要想把合适的人匹配到合适的位置上,必须明确岗位要求,了解人员性格和专业特长。这时,主动开展调研往往也是解题的“金钥匙”。

记者:主动解题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很多矛盾需要解决吧。

邵林龙:没错。在工作实践中,我发现有3个关键点需要着重把握。

一是善于发现。一粒种子扎根越深,破土而出的力量就越大。一次我与一名新入职教员聊天时,她提到自己有两个硕士学位,分别是高等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一直以来,她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优秀政治教员,但报考时根据岗位专业要求,她只能以高等教育学报考。入职后,她定岗的教研室是军事教学方向,与职业规划和专业特长不完全匹配,这让她有些纠结。

尽管这是个人问题,但也反映了相关部门在上报岗位需求时考虑得不够全面。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将来受影响的人可能不止一个,甚至会制约人才作用发挥。机关了解情况后,着手拓宽调整任职渠道、明确转岗的具体要求,助力文职人员更好发挥自身优势。

二是有效回应。有一次,一名军士想支取住房公积金,我依据相关流程认真办理。他询问进展,我回复“正在协调,很快就能办好”,他追问:“多久算很快?”其实换位思考,我的回复确实少了些说服力。机关和基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有些官兵认为简单的事,我们具体推进时会面临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堵点,这就容易产生误会。因此,回应官兵时最好少用“很快”等有主观色彩的词,尽量明确工作节点、政策难点、涉及部门等内容。这样虽然看似麻烦些,但能得到更多理解和配合,长远来看有利于工作开展。

三是钻研政策。记得我刚接手工作没多久,有文职人员来咨询职称评定的相关细节。由于对政策了解不够透彻,我回答得有些含糊。还有一次参加文职人员招考宣讲,我面对各类问题感到应付不来,幸亏同事及时补位才避免了尴尬。这些经历让我认识到,如果对法规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握不精准,那么落实起来就会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甚至变形走样。

后来,我在工作中注重吃透政策,通过合并同类项、划分时间点、列出逻辑树等方式,领会一项政策与其他相关配套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和逻辑关系,领悟政策制定的目的意图,还自制了一本“政策宝典”。上个月,有文职人员咨询在职提升学历的相关问题,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对照思维导图进行精准解答。

记者:多年工作中,有没有哪次主动解题的经历,让你印象深刻?

邵林龙:协调办理医保关系、开展年度福利审核工作、组织晋升任用考核……入职以来,每一次帮助文职人员解决切实难题,我都很有感触。就说说前不久我参与的送学培训工作吧。

那次,我与几名文职人员谈心,有人提到希望自己的能力素质尽快满足岗位需求。其中一名同事表示,想加强专业前沿知识、专业技能作战运用等内容学习,进一步提升履职本领。

他们的想法让我感到欣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近几年,校区联合军地有关部门组织了不少培训见学活动,为何他们还有这样的困惑?后来我了解到,由于工学矛盾等,文职人员参加全部培训活动是不现实的,在选择取舍时,他们对培训内容、成效等没有底数。

调研思考后,我感到送学培训工作不只是传达通知、等待报名、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而是要真正了解文职人员在不同阶段提升专业技能方面的需求,搞好对接、匹配,让每一名渴求进步的文职人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让每一次培训活动发挥更大效益。

于是,我对文职人员的学习培训需求进行详细摸底,掌握具体情况。比如校区教学考评中心文职人员吕游,日常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工作,入职以来除了集体组织的培训外,没有参加过其他培训。有一次学院联合一所大学组织研修班,由于条件和人数所限,他没能如愿参加,内心很遗憾。

后来,校区选派文职人员参加在国防科技大学开设的某数据采集培训班,我很快想到了吕游等几名有类似需求的同事。得知具体培训内容,吕游很欣喜,征求部门领导同意后前往培训。归队后,他很快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这两年,针对文职人员开展的培训计划逐渐完善,覆盖的专业面更广更全了。我越来越感到:只有全面掌握动态信息,才能发挥好政策优势;只有深入了解文职人员,才能解决好他们的诉求。

记者:经过工作历练,现在你对机关工作有什么新的认识?

邵林龙: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觉得,做好机关工作就是要俯下身子,担起指导基层怎么干、提供条件让基层干、帮带基层好好干的责任。

作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正是因为在机关的平台上,才有了发光发热的机会。我会努力发挥好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吃透上情、掌握下情,“钻进去”研究局部、“跳出来”统筹整体,把上级要求和单位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以担当精神创造性开展工作,助力单位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