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党委机关创新方式提升为兵服务质效——
“直播”连线面对面 答疑解难暖兵心
■张秀文
“请问关于我们站家属临时来队住房改造问题,具体什么时候能够解决?”拿起话筒,北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二级上士孟凡浩直入主题。
“改造工程已列入年度机关为基层办实事计划,目前正在组织招标。”机关科长领题作答。
回答完毕,现场一片安静。
“3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修改造,相关进度结合周交班会予以公示。”分管旅领导再次承诺。
掌声传来,这名领导也舒了一口气。
以上场景,来自前不久北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为兵服务的“直播”现场。所谓“直播”,即基层官兵通过视频系统提问,党委机关现场作答,全旅官兵在线观看。
尽管这项活动才举办3期,却颇受好评。此次近3个小时的“直播”问答,针对基层官兵代表提出的“量化评比过多,如何改进优化”“此前办理的军士证何时能够下发”等30多个问题,该旅党委机关均给出正面回应,收获官兵点赞。
为兵服务,办法多的是,为什么要用“直播”这种形式?
“有下属单位小散远偏、广域分布、沟通不便的缘故,更重要的是通过直播,让全旅官兵看到党委机关为基层办实事的态度决心,增进官兵的信任信心,以此鞭策监督我们更快更好地为兵服务。”该旅领导如是说。
原来,此前该旅为兵服务工作曾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基层官兵的问题层层上报后,有时会耽误时间或变形走样,让好事变成坏事、易事拖成难事。再比如,召开“恳谈会”、组织“一张白纸问兵情”活动,基层反应不冷不热,有的官兵觉得自己的意见会被“层层把关”,提了也没用;不少官兵对意见征询持观望态度,想先看看别人的意见会被如何处理……
缩短需求流转时间,拉近党委机关和官兵距离。经该旅党委研究,他们决定通过视频系统面对面倾听,探索推开让官兵提问党委机关、党委机关现场明确答复的工作机制。
本以为官兵们的热情会很高涨,但第一期活动意外遇冷。
“我只是普通战士,提意见管用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基层不愿提、官兵不愿问的状况还是没有改变。那一次,几名骨干提出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后,活动匆匆结束。
接着完善接着干。该旅专门开展专题教育,讲清“三大民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旅党委常委结合蹲连住班时机,带头问需解难,现场予以解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官兵感受到党委机关的真诚态度。随着一堂堂专题授课的展开,官兵对“提意见”的认识也在悄然间发生改变……
“驻地无体系医院,就医怎么保障”“机关发文,重复收集已统计过的信息,怎么解决”……第二期活动中,来自基层一线的23名官兵代表主动发言、大胆提问,现场“辣味”十足。
又有新问题出现。对官兵提出的有些问题,机关的回答没有到位,工作人员表示需要事后查法规才能给出具体解决办法。
看到这样的情况,该旅领导喜忧参半,喜的是基层官兵畅所欲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忧的是机关在科学指导、服务基层工作上还存在职责不清、依据不明、能力不够的现实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基层的科学性和精准度,该旅系统梳理法规制度、岗位职责、按纲抓建3个清单,作为机关依法抓建、按纲抓建指导手册,同时组织“学法规、尽职责、强能力”岗位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建设。
在第三期活动现场,大屏幕上,机关各科室岗位职责、职能分工、阶段任务一目了然,基层官兵问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机关科室解答有理有据、清晰到位。活动结束,一名机关参谋感慨颇多:“以前干工作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才意识到距离基层官兵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
有了听取官兵问题意见的平台,关键还要看会后的落实情况。该旅专门成立工作督导组,依托强军网建立问题解决进度公示机制,指定专人跟踪重点工作是否办得彻底、问题是否反弹回潮,做到意见建议向官兵听取、查摆问题向官兵反馈、问题解决由官兵评判。